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索引号 001008003015092/2024-00089
组配分类 其他文件 发布机构 温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成文日期 2024-05-2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温卫发〔2024〕32号 有效性 有效
关于印发温州市推进卫生健康领域设施设备更新改造行动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4-07-01 09:00:20 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字号:[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医疗卫生单位:

《温州市推进卫生健康领域设施设备更新改造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5月28日


温州市推进卫生健康领域设施设备更新改造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印发温州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若干举措的通知》(温政发〔2024〕14号)和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浙江省推进卫生健康领域设施设备更新改造行动方案的通知》(浙卫发〔2024〕7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市卫生健康领域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紧扣卫生健康现代化总体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以现代化、标准化、人文化、数字化、国产化为导向,统筹存量更新与增量优化,推进卫生健康领域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十大行动”,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设备配置水平,显著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体验,为推进“强城行动”贡献卫生健康力量。

到2027年,全市卫生健康领域设施设备更新投资规模力争较2023年增长30%以上,医疗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国产化率全面提升,超使用年限占比、故障率、维修率显著降低。全市医院病房结构明显优化,病房条件显著改善,住院服务人文化、舒适化、智慧化水平全面提高。云网融合、集约共享、安全可控的数字健康新基建全面建成,医学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医疗、服务和管理中普遍应用。

二、重点任务

(一)医院装备补缺更新行动。以建成辐射东南沿海医疗高地为目标,打造“强城行动”标志性成果,支持各级医疗机构以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设备为重点,开展老旧设备的更新换代,加快超期服役、无铭牌标志、故障率高的设备淘汰换新,加大先进医疗装备和科研设备在各医疗高峰建设单位的配置应用。支持三级以上医院配备64排及以上CT、手术机器人、PET-CT、1.5T以上磁共振、直线加速器等高端医疗设备,提升专科服务能力。建立完善县级医院装备配置标准,加快县级医院64 排及以上CT、1.5T及以上 MRI、DSA、手术高清腔镜系统等医疗装备补缺和更新。支持县域医疗次中心、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结合辖区内医疗服务实际需求,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合理配置CT、DR、彩超等设备。支持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新兴设备的装配应用,加大首台(套)医疗装备推广应用。到2024年,每个县(市)、洞头区至少有1家综合医院达到《浙江省县级综合性医院重点医疗装备基本配置标准》。到2027年,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装备配置达标率力争100%。

(二)疾控机构规范标化行动。按照浙南区域公共卫生中心的功能定位,加快浙南紧急医疗救援基地建设投用,加强市疾控中心实验设施设备配备,逐步达到示范化疾控机构标准。加强县级疾控机构规范化建设,从本地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求出发,做到规模适宜、功能适用。全面加强各级疾控机构基础设施设备保障能力,迭代更新超过使用年限的执法、应急、检查检验和疫苗冷藏车辆,按规定配置移动执法、实时监测、检查检验、应急处置、冷链等设备,推进实验室设备更新和配套软件升级。到2027年,全市疾控机构规范化要求力争100%,示范化要求达到50%。

(三)急救体系提速攻坚行动。聚焦院前急救“一件事”集成改革和院前急救高质量发展,大力加强农村院前急救能力、急救专业能力、急救速度、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及信息化建设。按照每2.5万人口1辆救护车的配置标准补齐急救车辆,更新换代超过或接近使用年限的急救车辆;当班救护车全面配置车载自动心肺复苏仪、碳纤维铲式担架等设备;迭代升级“浙里急救”场景应用,深化“上车即入院”功能,院内信息互联互通实现重点病种病情等急救信息“车前、车中、车后”实时互联互通,全面提升急救能力。加强机场、车站、商场、公园、景区、基层医疗机构等公共场所的 AED 配置。到2027年,全市救护车新增及更新换代超50辆,市本级急救平均反应时间小于 10 分钟,各县(市)急救平均反应时间小于 13 分钟。

(四)巡回医疗便民惠民行动。加强偏远山区、海岛等地区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保障,对未设置村卫生室、诊所等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点在优先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兼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居民健康体检、健康教育等工作。巡回医疗服务车随车安装医保卡实时刷卡报销设备,确保辖内所有巡回医疗车均具备实时刷卡报销功能。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开展心电图、B 超等现场检查。到2027年,基本建立稳定的县域巡回医疗服务工作机制,持续保持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

(五)科研装备共建共享行动。支持瓯江实验室、中国眼谷、中国基因药谷、温州生命健康医学研究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建设和发展。布局建设市属医院共享实验室(温州市医学科研转化平台),打造成辐射浙南闽北的开放型医学科研公共平台。对标国内一流,推动温医大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眼视光医院打造高水平研究型医院。支持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争创眼科国家医学中心,温医大附属第一医院争创创面修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温医大加强对非直管附属医院、教学医院支持力度,实现市、县级医院临床、科研“双提升”。到2024年,新增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0个。到2027年,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达60个,建成研究型医院1家以上。

(六)医院病房环境提升行动。推进重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卫生健康领域“强城行动”重点项目,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扩容和均衡布局。推进公立医院病房改造提升,支持将4人以上病房改造为2人间或3人间,鼓励具备条件的医院将部分3人间改造为2人间。以妇产科、儿科、老年科为重点,适当增加单人间、亲子病房和家庭病房比例。改善病房环境,结合实际开展结构加固、室内装修、卫生间提升、电梯加装、连廊架设、坡道改造、医废收集、标识提升等改造,改善值班室、护士站等,优化医务人员工作环境。推进病区模块化、标准化设计布局,支持床单元设施设备更新。到2024年,推进市中心医院双屿院区及中医院水心院区建设,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龙港市人民医院投入使用。到2027年,公立医院病房人文化、舒适化、适老化环境全面提升,2-3人间占比超过80%,妇产科、儿科、老年科等为重点的单人间病房比例进一步提高。完成全市重大医疗卫生建设项目30个以上。

(七)消防设施升级改造行动。以医院老旧建筑为重点,全面检修、改造升级院内供水、供电、消防、安防、净化、空调、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提升水、电、气、污水、污物处理设施的保障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安全消防设备的数字化升级,建立集成化的监测预警处置平台,全面提升安消防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水平。到2027年,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安防消防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水平全面提升。

(八)数字基建迭代升级行动。以夯实健康大脑底座为核心,全面提升云网能力,增强算力供给,丰富数据要素资源。结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商用密码应用、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等要求,加快推进信息化支撑体系更新换代。推进医疗卫生机构网络信号升格、千兆光网接入、5G网和物联网全覆盖。加强温州“智慧健康信创云”建设应用,升级存储和算力供给,推动医疗卫生机构核心业务和数据有序上云。加快卫生健康大数据中心建设,健康数据高铁扩容提速,数据采集与应用范围进一步提升。到2024年,基本完成全市公立医疗机构SD-WAN卫生专网改造,出台卫健行业信创建设指南,完成全市30%的医疗办公终端信创更新。到2027年,市级医院全面实现千兆光纤接入、5G网络覆盖,主要业务功能区消除网络死角。智慧健康信创云体系全面建成,医疗卫生机构核心业务和数据基本上云运行,基本完成国产化改造升级。

(九)医学人工智能推广扩面行动。全面实施“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战略,推进人工智能与医疗、服务、管理深度融合。利用数字健康人技术,为全市居民提供智能导诊、病情咨询、就医陪诊、用药助手等数智健康新服务。以基层医疗机构为重点,加强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CDSS)在门诊就医、疾病预测、影像读片、病理分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推进医院医疗、医保、财务、人事、后勤等各类信息系统引入智能模型、组件、算法,赋能医院精细化管理。到2024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AI人工智能临床辅助诊断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接入数字健康人·安诊儿(Angel)。到2027年,人工智能技术在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广泛运用,医学人工智能贯通线上线下,院内院外全流程。

(十)未来医院数智转型行动。大力推进医院建筑、装备、数字化一体融合发展,打造面向未来的数字医院。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装配式建筑工艺等,单元化、模块化推动数字诊室、数字病房、数字手术室等未来医院创新探索。加快5G、物联网、人工智能、云HIS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医疗装备的融合应用,推进医疗装备数据互联互通,提升医疗装备数据实时采集和协同操作能力,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医疗装备普遍应用。到2024年,3家市级医院部署云HIS,建设“瓯越云中医”平台和中医药全流程闭环试点。到2027年,建成一批有示范效应的未来数字医院样板。全市医疗装备的数字化能力大幅提升,大型设备和高风险生命支持类设备质控率达到100%。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卫生健康委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医疗卫生领域设施设备更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各县(市、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参照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医疗服务需求、医疗资源配置情况、财政保障能力等因素,制定工作方案,指导医院按照“一院一策”的原则编制实施计划,做好设施设备更新改造过渡期患者治疗、检查、住院等预案,确保服务不中断,供给不减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落实项目实施主体责任,要科学测算更新改造范围,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抓好项目实施。

(二)加强要素保障。在落实政府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投入政策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国债等资金,支持全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设备迭代更新。充分利用医展会等平台,组织行业协会、供应商、租赁企业,以及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开展集中洽谈对接。探索开展设备经营性租赁、批量集中采购等,拓展资金渠道,降低采购成本。鼓励各地出台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设备更新与设施改造的政策措施。

(三)加强服务管理。强化政策指导、进度监测和工作调度,及时总结挖掘典型案例,推动具有示范效应的更新模式和改革措施在全市复制推广。积极做好宣传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附件:1.县级综合性医院重点医疗装备基本配置标准

2.县级综合性医院重点医疗装备推荐配置标准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医疗装备基本配置标准



附件1

县级综合性医院重点医疗装备基本配置标准


类型

医疗设备

基本配置

(10类)

64排及以上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可完成CTA检查)、1.5T及以上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基本配置(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满足胸痛、卒中、创伤抢救)、手术高清腔镜系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体外膜肺氧合(ECMO)系统、输血输液快速加温加压设备(流速500ml/min以上)、脑立体定向仪、质谱仪、医用溶栓称重床。


附件2

县级综合性医院重点医疗装备推荐配置标准

类型

医疗设备

推荐配置

(30类)

64排及以上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可完成CTA检查)、1.5T及以上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基本配置(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满足胸痛、卒中、创伤抢救)、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口腔全景X射线机、移动式C形臂X射线机、数字化乳腺X射线机、台式超声诊断系统(包括全身超声、妇科超声、心脏超声等)、手术高清腔镜系统、微创腔镜(包括胸腹腔镜、关节镜、宫腔镜、膀胱镜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体外膜肺氧合(ECMO)系统、输血输液快速加温加压设备(流速500ml/min以上)、脑立体定向仪、质谱仪、医用溶栓称重床、麻醉机、流式细胞仪、病理切片扫描仪、电子支气管镜、纤维支气管镜、胃肠镜系统、氩气刀、体外冲击波碎石机、体外循环机、激光治疗仪、激光碎石机、手术显微镜、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有创呼吸机。


附件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医疗装备基本配置标准

机构名称

医疗设备

县域次中心的乡镇卫生院

CT、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十二导联心电图机、血凝仪、麻醉机、胃肠镜、呼吸机、除颤仪、腹腔镜、急救型救护车及消毒、供氧等相关设备。

推荐配备MR、血液透析机。

巡回医疗车

十二导联心电图机、便携式B超、体重身高计、血糖仪、尿分仪、离心机、车载冰箱、必要的消毒灭菌设施、药品柜、笔记本电脑及打印设备、健康教育影像设备、移动刷卡报销设备。

供氧系统:氧气瓶不小于3升,配有氧气压力表、流量表、湿化瓶等。

急诊箱:内含插管箱、呼吸气嘴、简易呼吸器、便携式吸引器、听诊器、血压计、叩诊锤、体温表、剪刀、银子、血管钳、三角巾、四头带、颈托、夹板等,必备的口服和静脉药品。

担架:车式可固定担架或铲式标准担架。

其他:输液导轨或吊瓶架、照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