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15092/2008-01806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温州市卫生局 |
成文日期 | 2008-04-1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二○○七年卫生工作总结和二○○八卫生工作思路 | ||||||
|
||||||
温州市二○○七年卫生工作总结 和二○○八卫生工作思路
二○○七年我市卫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卫生厅的指导下,围绕全年卫生工作思路,通过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各项卫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作一简要总结,并提出二○○八年卫生工作思路。 一、温州市二○○七年卫生工作总结 (一)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看病难”问题进一步缓解 1、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推行阳光院务,加大医疗信息公示力度,提高医疗收费透明度。在省、市级医院推行诊疗预缴费结算一卡通系统,简化看病程序。在市级医院主要服务窗口实施服务质量评价系统,自觉接受患者监督。推行医院弹性工作制,满足不同层次病人的医疗需求。 2、加快医疗机构基本建设。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并作出会议纪要,落实了一系列解决医疗机构发展问题的具体措施。温医附属二院过街隧道设计方案敲定,医院老食堂拆迁完毕,综合病房大楼项目已报批,温十三中校区作为其非医疗用房已投入使用;市二医综合病房大楼配套工程已完成招投标,进入施工阶段;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病房大楼顺利结顶;市妇幼保健院项目正在规划调整;市中医院迁建进入方案设计阶段。市急救中心规划用地、人员编制等问题基本解决。 3、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市政府召开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乡镇(街道)卫生院为差额拨款的全民公益性事业单位,市辖三区按城市、农村常住人口每人每年分别不少于30、20元标准安排经费。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草案编制完成。11个省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点和龙湾区创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通过了验收。温医附属一、二院支援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序进行。全市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8家,在建90家;建成服务站188家,在建177家。 4、积极开展卫生服务进社区活动。开展卫生服务进社区活动,召开座谈会16次;组织大型义诊15场,接受义诊群众3200人次;组织街道、社区干部免费体检1110人次,为75户生活困难群众捐赠慰问金7.5万元。举办社区保健知识讲座72场次,接受教育群众达13800人次,发放健康读本23000份(册)。10家惠民医院为48497人提供了优惠服务。市区9家惠民医院接诊病人1148人次,发生费用21万元,其中减免费用2.6万元。 5、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健康知识,转变群众健康理念。与温州都市报共同举办的《健康周刊》栏目已刊播20期,专家名医谈保健的形式受到了广大群众肯定;与温州广播电台共同推出的《健康导医》深受群众好评;与温州电视台共同创办的《健康道道来》即将开播。《健康报》刊出6篇反映我市卫生改革报道。 (二)扎实做好为民办实事工作,农村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 1、完善新农合制度。市政府把新农合工作纳入民生工程和五件实事来抓,与各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签订责任书,同比增加财政投入560万元。市级信息化平台与市辖三区及10家市区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对接,9个县(市、区)完成了信息化建设。8个县(市、区)新农合基金通过了审计部门审计。全市参合人数422.8万,参合率达83.35%,人均筹资水平达70.32元,受益农民55.6万人次,住院补偿率为18.54%。鹿城区14256名新温州人参加了新农合制度。 2、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市政府把乡镇卫生院“新六件”配置和危旧房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内容。275家建制乡镇(街道)卫生院1354件“新六件”装备全部配置到位,市本级财政投入1780万元。31家乡镇卫生院危旧房改造任务全面启动,18家已动工建设(其中4家已竣工),13家完成了立项。继续加强省200强和市50强农村示范卫生院创建,4家卫生院通过了省级200强中期评估,2家卫生院通过了省200强终期评估,落实市级50强创建经费675万元。 3、实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全市聘任责任医生4253名,乡镇公共卫生管理员242人、村级联络员3751名,覆盖率达100%。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三大类12项综合达标率为 80%。建立农民健康档案245.3万份,建档率为70.4%,农村健康教育资料户覆盖率为63.7%,74.76%患者在乡镇及以下医疗机构就诊,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6.49%,农民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85.8%。累计体检农民250.2万人。 4、深入开展卫生扶贫。安排32家省、市级医院与6个县实行对口扶贫,组织253名省、市级医院中级职称以上医生到基层定期工作。落实8名医师参加 (三)大力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疾病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 1、疾控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继续加强。乐清市、瑞安市、永嘉县公共卫生中心顺利竣工;永嘉县、平阳县、洞头县疾控中心已结顶。65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得到了妥善处置。所有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和建制乡镇卫生院实现了网络直报。制定了《市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应急干预行动方案》。开展霍乱防控应急演练,举办重点传染病防控、急救、心理危机干预等知识培训,成立市级卫生应急机动队15支。市传染病院完成基建前期工作。龙湾区、瑞安市、苍南县和永嘉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进展顺利。龙湾、瓯海区设置了急救分中心。文成县成立了急救指挥中心。全年市急救中心120专线受理呼救电话20.78万个,急救出车11502次,运送急救病人8406人次。 2、各类传染病得到有效防制。全市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40721例,死亡34例,同比基本持平。组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讲团,培训领导干部7185人。全市建成26个初筛实验室和1个确证实验室。50人接受了免费抗艾滋病病毒治疗。8033人次参加了自愿免费咨询检测,检出HIV阳性11人。各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累计收治海洛因成瘾者2328人,报告艾滋病感染者138例,其中病人25例。219个肠道门诊监测点开展了疫情监测。全市报告霍乱病人19例,健康带菌者10例。免费治疗6867例肺结核病人。举办全省鼠疫防治应急演练和12期高血压防治培训班,调查确诊精神病患者6000多例。对317个预防接种门诊进行复核认定。组织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首针应补种203479人,已补种195967人,补种率为96.3%。 3、妇幼保健工作逐步加强。孕产妇死亡22例,其中本市户籍3例,同比降少2例,死亡率为4.40/十万;流动人口19例,同比增加6例,死亡率为28.83/十万。婴儿死亡率为4.87/千,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平阳县、文成县通过了省母婴健康工程项目评估。启动妇女健康促进工程,检查妇女病175969例。三项筛查率同比明显提高,产前筛查县覆盖率达100%。建立艾滋病孕产妇登记报告制,发现艾滋病感染孕产妇11例。 4、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洞头县被命名为浙江省卫生县城,泰顺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通过考核。17个单位和21个行政村分别被命名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卫生村,24个单位和65个行政村分别通过了市级卫生先进单位、卫生村考核。市区通过了省级灭蟑先进城区达标复查;永嘉县灭蟑达标创建和文成县灭鼠达标巩固工作通过了考核验收。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9.78%,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73.16%。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和洞头县、永嘉县人民医院创建省级绿色医院通过验收。 5、救灾防病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开展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病工作,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市卫生局被市政府评为抗台救灾先进集体。全市下派医疗队21支,诊治伤员1256人次,抢救危重伤员15人次;累计组织220支(次)防病应急小分队深入灾区,下发消杀物资20吨,分发宣传资料31万份,发送防病知识短信50余万条。 (四)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群众健康进一步得到保障 1、开展食品卫生整治。全市出动执法人员41546人次,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61337家次,取缔无卫生许可证2069家次,销毁食品3.,立案3876件。尤其是餐饮消费领域食品安全整治,出动执法人员21649人次,检查餐饮单位29747家次,取缔无卫生许可证1388家,查处违法案件773起,立案446起。5405家县城以上餐饮单位持有卫生许可证;4144家建立了量化分级管理制度;6186家食堂和县城以上餐饮单位建立了原料进货索证台账;检查餐饮单位使用非法原料行为12819家。持证率、量化管理率、台帐索证率、查处率均达100%。 2、加强医疗市场监管。全年出动执法人员9500人次,取缔无证诊所3373户次,立案693件,没收违法所得40万元,没收器械1384件、药品1980箱。检查民营医院25家,限期整改9家。查处非法开展终止妊娠、结扎手术医疗机构33家、卫技人员 25人,查处非法开展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3次,未取得专业资格证书从事B超诊断行为7人。查处发布违规医疗广告医疗机构40家次,处罚15家次。 3、强化公共场所和职业卫生管理。检查宾馆、旅店、桑拿足浴、理发美容等场所1307家。监测游泳池78家,合格率为51%。监测公共场所1704点(项),合格率为89%。监测洗浴场所和美容美发场所用品217件,合格率为63.6%。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检查企业2837家次,限期整改481家次。组织45691名从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体检率为53.5%。全市有生产环境职业危害企业7392家,申报4519家,申报率为61.13%。 (五)加强医政、中医药、血液管理、科教和干部保健工作,各项工作进一步协调发展 1、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各级各类医院对照《医疗服务质量检查表》开展了自查自评。5家和10家医院分别接受了省厅和市局检查,组织16家市属民营医院进行自查汇报。各医院办院宗旨和方向进一步端正,以病人为中心理念进一步转变,安全医疗意识进一步强化,基础医疗质量进一步提高,服务态度逐步改善,诊疗工作不断规范,医疗费用得到有效遏制。医疗质量控制持续巩固,基础护理技术水平明显提升。 2、抓好中医药工作。3家医院被确定为省级中医名院建设单位。2个科室被确定为国家级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18个省、市级中医药学科(专科)通过申报。评选出10名市级名中医和10名优秀中青年中医。市中医院、平阳县中医院、永嘉县中医院开展了70多个单病种规范项目研究。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创建省级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落实培养农村中医药骨干50名,大专学历提升班100名。 3、强化血液管理工作。全市总献血61083人次,献血量达,连续保持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100%。献血宣传模式不断创新,举办各类主题活动55场次。温大瓯江学院成立了3000余名大学生组成的高校献血志愿者队伍。“爱心保险”继续推出,送爱心卡49626份,保费72.6万元,理赔15.8万元。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完成调整,血液集中化检测正式实施。开展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用血安全专项检查。 4、加强医学科研教育工作。申报市级以上医药科研计划113项,立项28项;市局科研计划立项97项,通过评审验收54项。22个市级重点学科(专科)通过验收。培训科教管理人员132名。申报继教项目国家级4个、省级15个,参加人数422人。加强Ⅱ类学分项目管理,申报市级Ⅱ类继教项目99个,参加人数10802人。对1472名临床住院医师和662名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对2204名基层卫技人员进行岗位培训。 5、干部保健工作圆满完成。把200多名保健对象列入健康干预对象,为1500名领导干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定时发送《健康宝典》短信息26万多条,为保健对象专家门诊及咨询服务3600人次,送医送药服务230人次;完成各级领导来温和大型会议保健任务38次,组织健康体检54403人次。 此外,全年受理执业医师考生报名6794人,组织4238人参加综合笔试;累计完成15225人执业注册;校验医疗机构4518家;受理、移送医疗争议鉴定105件。组织4621名和258名医务人员分别参加初、中级和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 (六)继续狠抓卫生行风建设,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1、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出台了《市卫生局议事规则》,制定了领导干部外出请假制度和任期考核制度。开展“一号双机”清理,清理小灵通51部。推进作风建设年和创建满意单位活动,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深化商业贿赂治理,收到上缴商业贿赂款11.6万元。接受投诉案1737件,查办率达99%。深化青年文明号活动,6人获得省级岗位能手竞赛奖,市中心血站通过市级文明单位创建考核。202名高校毕业生经考录进入市直单位工作。安排9人医疗队赴非州马里开展援外工作。与市直医疗卫生单位签订了计划生育和综治目标管理责任书。 2、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出台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和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办法。强化规范性文件管理,提请市政府保留81个市局1997年以来制定实施的规范性文件。开展法制宣教,提高广大卫技人员法制意识;普及卫生法律知识,促进全社会懂法守法。 3、规范医疗服务项目和医药价格管理。53家医院公示了新医疗服务项目和药品及医用材料价格;46家二级以上医院公示了门诊住院费用明细清单;28家医院设立了费用查询系统。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之间开展了医学检验、检查互认制度。启动了45家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10643个品种临床用药网上招标,成交15亿元,让利群众4500万元。全年医用设备采购4336万元,节约资金621万元;医用耗材采购4091万元。 一年来,我市卫生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卫生工作距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城乡卫生三级网络不够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缓慢,责任医生队伍素质不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不完善,公共卫生力量不足,重大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群众健康,卫生监督执法力量薄弱;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不适应公益性目标要求,卫生行风建设有待加强,群众“看病难”问题亟待解决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面促进我市卫生事业发展。 二、温州市二○○八年卫生工作思路 二○○八年是我市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全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会议的关键之年,又是创建“卫生强市”的启动之年。十七大报告对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明确提出了“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目标。今年国家卫生部将正式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因此,今年各项卫生工作尤为艰巨繁重。二○○八年全市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创建“卫生强市”这一主线,以开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为突破口,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实施农民健康工程为重点,提升农民健康素质;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抓手,构筑良好公共卫生秩序;以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为前提,不断保障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以狠抓各项卫生工作为基础,进一步促进我市卫生事业健康、快速、稳定发展。根据这一要求,今年我市卫生工作思路是: (一)积极开展卫生强市强县建设,提高群众健康保障水平 根据省政府关于卫生强市强县考核办法的通知要求,对照卫生强市强县考核标准,市、县二级要成立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创建工作。要结合经济社会和卫生事业发展状况,认真制订创建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创建工作总体要求、任务和职责,落实创建办法和措施,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创建活动,努力形成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要组织人员通过调查研究,制订出台《温州市卫生强乡镇考核标准》,积极引导各地开展卫生强乡镇创建工作。要把“创强”活动与国家实施“健康中国2020”战略总体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广大群众的健康保障政策。通过创建活动达到强化政府责任、推进事业发展、让群众获得更多受益的目的。 (二)贯彻落实《实施意见》,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下简称《实施意见》),不断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运行机制改革,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1、推行人事分配和财务管理制度改革。抓紧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入编工作,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和全员聘用制。今年,各地要力争分批完成在职各类人员转入或分流。改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单一委任制,推行直接聘任、招标聘任和推选聘任等任用方式。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建立与服务数量、工作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相挂钩的分配制度。合理确定工资总额增长幅度,确保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安心工作;吸引大中型医院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实行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预算管理。有条件的县(市、区)可率先开展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同时,各地要完成乡镇(街道)防保站归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 2、健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各县(市)要抓紧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对已设置但用房未达标的机构要提出建设或改造方案,并于年底前解决。按《实施意见》标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中心基础上抓好站的建设,并实行中心对站统一管理。今年全市要初步建立起较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实现规划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率市辖三区达80%以上,其他县(市)达40%以上,规划内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率市辖三区达50%以上,其它县(市)达20%以上,建成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家,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60家,力争让80%以上城乡居民拥有责任医生,在属地社区机构建有个人健康档案,慢性病患者和妇(幼)、老人等重点人民群众享有一年4次以上上门访视服务。加快一、二级医院、乡镇(街道)卫生院转型和村卫生室功能改造,原则上市辖三区政府不再举办新医院,乡镇(街道)卫生院不得向医院发展。 3、加快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各地要科学制定社区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加快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实施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工程,有计划组织社区各类卫技人员参加学历教育、岗位培训、规范化培训等全科医学系列理论和实践教育。到2010年底,完成所有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相应岗位培训,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全科医学系列培训者达70%以上。此外,畅通人才引进渠道,鼓励上级医院卫技人员向社区流动,聘任退休卫技人员到社区工作,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到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 4、建立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支援社区工作机制。按照《城市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案》,大中型医院要加强对社区服务机构的支持,承担起业务指导、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等任务,与受援机构建立双向转诊关系,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新格局。同时,整合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卫生机构职能,逐步将大中型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分流到社区卫生机构。 (三)大力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提升农村医疗保障水平 1、巩固提高新农合工作。探索建立动态的筹资增长机制,完善补偿方案,全面建立“住院兼顾门诊统筹制度”,提高参合农民受益率和补偿率。严格新农合基金管理,严禁以任何理由挪用、挤占,基金年结余率要控制在10%以内。乐清市、洞头县要完成信息化建设,其他县(市、区)要完善信息化建设,保证辖区定点医疗机构住院、门诊网络实时结报。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尝试次均门诊费用、次均住院费用限额制度。做好新一轮农民健康体检,及时跟进体检后续服务工作。全市人均筹资水平要达100元以上,参合率要达85%以上,住院门诊受益面要达50%以上,住院补偿率要达30%以上,参合农民体检率要达45%以上。 2、继续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做好农村卫生院危旧房改造,全面完成31家卫生院改造任务,启动20家农村卫生院改造工程。做好省200强卫生院和市50强卫生院创建,力争10家通过省200强中末期评估,4家纳入省200强创建项目,10家通过市50强验收。扎实做好省、市级6家医院与29家乡镇卫生院结对支援工作,继续实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和晋升前到农村卫生机构定期工作制度。 3、做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完善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强化县级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作用,健全乡镇公共卫生管理员和村公共卫生联络员队伍。实行责任医生公示制,加强责任医生培训。积极引导责任医生开展主动服务和上门服务,为农民家庭提供教育咨询、健康随访、巡诊等基本医疗服务。加快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化建设,规范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进一步研究公共卫生项目服务的有效方法,切实落实好三大类12项社区公共卫生任务,要求农村公共卫生项目落实率达85%以上,农村居民满意率达80%以上。 (四)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工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1、强化疾控体系建设。各地要按照“重心下沉、关口前移”要求,向基层延伸防病工作,健全城乡疾病防控网络。市传染病院年内要建成。乐清、瑞安市公共卫生中心和平阳、永嘉、泰顺县疾控中心上半年要投入使用。瓯海、龙湾区疾控中心上半年要动工建设。文成、苍南县疾控中心年底要投入使用。启动县级卫生监督机构项目建设,做好县级疾控中心实验室装备工作。加强非典、人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疫情监测及艾滋病、乙肝等重点慢性传染病防治。完成第一轮外来婚嫁女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和处置工作;加强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推广鹿城区综合防治示范区试点先进经验,有计划开展男男同性恋人群和流动暗娼预防艾滋病干预试点;加强以霍乱为主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管理,强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启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贯彻《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做好为期两年的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巩固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完善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 2、完善监督执法机制。健全卫生监督分所建设,监督派出机构建立率达100%。理顺监督机构与派出机构关系,推行卫生监督规范化管理。巩固餐饮消费领域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推广餐饮业索证制度,完善餐饮信息公示制度,推进食品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加强学校食堂、餐饮单位定量考核和动态管理;推广餐饮卫生“五常法”制度,促进餐饮业自律。加强饮用水监管,提高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规范医疗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抓好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监管,加强对新、改、扩建项目职业卫生评价管理,开展从业人员职业病诊断、鉴定和职业危害企业职业卫生监测评价。 3、做好妇幼保健工作。贯彻落实《母婴保健法》,加强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探索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确保孕产妇、婴幼儿死亡率控制在较低水平,提高妇幼保健水平。严厉打击地下接生窝点。发挥妇幼保健院(所)对医疗机构妇幼保健工作的指导作用。继续做好欠发达县母婴健康工程,开展孕产妇、婴幼儿死亡评审。抓好三项筛查,降低出生缺陷。推进妇女健康促进工程,指导已婚育龄妇女开展体检。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开展免费婚检和困难人群定点限价接生试点工作。做好妇幼卫生监测,加大妇幼保健知识宣传。 4、加强医疗急救和卫生应急工作。加强医疗机构基本建设,市二医住院综合大楼和苍南县人民医院外科综合大楼上半年要投入使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大楼年内要建成。泰顺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病房要进一步加快步伐。市妇幼保健院大楼、市中医院、市急救中心迁建项目要力争动工建设;市二医门急诊大楼要完成立项工作。加强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充实市急救中心队伍力量,增加救护车辆和急救设备配置,升级120急救通讯调度指挥系统,逐步建立应急信息网络平台,保障群众基本医疗急救服务需求。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知识培训。落实《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将卫生应急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轨道。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强化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加强卫生应急专家库和应急队伍建设,组织应急队伍培训和应急演练。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实现社会储备与专业储备有机结合。 5、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卫生先进创建活动覆盖面与影响面,深化创建成果。继续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市区力争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和省级灭蝇先进城区复查。乐清市确保通过省级城市卫生复查。苍南县、永嘉县力争上半年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复查。各地要继续做好卫生村创建指导,发挥爱国卫生运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完成《温州市除四害工作管理办法》的修订。启动“农村改厕行动”计划,各地卫生部门和爱国卫生组织要当好政府参谋,会同建设等有关部门开展农村厕所普查,制订改厕计划、方案和考核验收标准。 (五)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保障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公立医院改革是今年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各地要按照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提出的“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努力保障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1、推行医疗机构行业管理。依法加强对医疗机构准入、运行、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对其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严禁无证执业或超范围执业。严格医疗服务规范,实施临床流程管理和临床路径管理。优化医疗执业环境,巩固医院管理年活动成果,加强医院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管理综合评价制度。开展平安医院创建,规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建立多方参与的调解机制,坚决打击破坏医疗秩序的违法行为,有效预防并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进一步完善补偿机制。健全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制度,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加强医院财务监管,继续推行财务委派制,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纠正片面追求经济收益倾向,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推行绩效管理,严格医院运行成本核算,降低营运成本。完善大型医疗仪器设备检查、医疗检验结果互认制,坚持合理检查、用药、治疗,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3、推进运行机制改革。按照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考核绩效的办法,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医院管理者职责,实行院长负责制,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医务人员分配激励机制,加强综合绩效考核,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改善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阳光院务制度。健全医疗服务流程,完善“一卡通”系统、弹性工作制和医疗服务满意度评价系统,提高群众对卫生行业的满意度。 (六)继续同步推进各项工作,促进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1、加强党风廉政和卫生行风建设。严格廉洁从政规定,执行党风廉政“一票否决制”。完善一把手“四不直接管”和“一岗双责”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提高驾驭卫生管理行政能力。开展市级文明机关和学习型机关创建,迎接第六批市级文明机关创建评选。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行风建设,严肃查处收受红包、回扣、开单提成等不正之风。完善治理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加强药品和市本级医用设备、耗材集中招标采购,确保药品网上交易率达90%以上,耗材网上交易率达85%以上。探索县以下医疗单位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管理办法。同时,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本单位流动人口婚、孕、育等基本情况档案,强化计生工作责任追究制。 2、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制定行政处罚和行政复议工作规程,探索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基准管理;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落实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严格执法人员准入,强化执法人员学习培训。依据《温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完善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审查、发布、评估、修订和废止等制度。加快落实卫生法制机构人员配置,宣传普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卫生法律法规,推进卫生行政、医疗管理和公共卫生监管法治化。 3、做好医教科研、中医、干部保健和人才培养。启动新一轮“”项目工程,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和名院、名科、名医建设。严格继教管理,深化岗位培训。加大对中医药事业发展扶持力度,力争中医经费占卫生事业经费比例达10%以上,制订《市中医药攀登工程实施方案》;贯彻落实《传统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实施方案》;扩大省级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数量,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应用;做好农村中医骨干人才培养和农村中医临床人员学历提升(大专)培养项目。加强干部保健工作,以加强干部保健管理制度和专家队伍建设为重点,创新干部保健管理,提高健康管理信息化水平。做好公务员健康体检,提高体检质量,实行人性化服务与体检后医疗保健延伸服务。科学制订卫生人才培养计划,重点研究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和后备干部培养方案,争取各项培养经费落实到位,提升卫生队伍综合素质。 4、加大卫生新闻宣传力度。围绕卫生工作重点,强化新闻宣传意识,完善与新闻媒体沟通机制,扎实办好卫生宣传自主载体,建立卫生新闻和信息发布机制,形成有效和畅通的传播沟通渠道。发挥卫生新闻宣传导向作用,加强舆论监督,为卫生改革提供强大的理论和舆论支持。结合群众最关心的公共卫生和健康问题开展健康教育,树立全民卫生意识,提高全社会健康素质。在继续办好《健康宝典》和《健康周刊》等栏目基础上,同温州电视台、广播电台、新闻网等媒体联合拓展新健康教育栏目,以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优势和知名专家影响力,借助新闻媒体覆盖面和渗透力,把健教工作做好做实。 5、强化血液管理。广泛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创新宣传模式,注重献血文化精神宣传。加强献血管理机构建设,增强协调组织能力。抓好采供血机构服务队伍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发展壮大无偿献血和志愿献血者队伍,积极筹建市献血者协会。组织科学合理用血宣教培训,鼓励开展输血新技术,提高医疗用血水平,确保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和血液安全。规范临床用血互助金收取,逐步建立无偿献血的长效机制。 6、加强计划财务和基建工作。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新农合、农村健康体检等专项资金监管,组织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使用为重点的专项检查;开展全市医疗卫生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督查,组织以县为单位的基层财务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审计工作,制订出台市本级医疗卫生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做好领导干部年度及离任审计工作,力争在业务额5000万元以上单位设置内审机构。做好医疗服务价格规范工作,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出台《温州市医疗单位床位收费指导意见》,确保服务价格规范调整方案顺利实施。加强卫生资源配置工作,严格控制大型设备审批、采购,协助做好大型设备配置核准发放工作。加强对各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建设项目的指导,保障基本建设有序进行。 7、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按照卫生政务信息化、医疗服务网络化、公共卫生管理数字化的要求,大力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提高卫生信息化率。在市级医疗机构和市辖三区农合办网络连接基础上,启动与各县(市)新农合网络连接。完善一卡通系统,尽早实现市区医疗机构间就诊一卡通。完成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系统温州地区项目建设。初步完成市卫生系统办公自动化OA系统建设,实现电子公文流转、传递、收发。建设温州卫生信息网网站,构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网络。实施“健康面对面”计划,探索建立标准化、网络化、互融共享的医疗卫生信息数据库和应用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