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15092/2009-01808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温州市卫生局
成文日期 2009-02-1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关于印发温州市2008年卫生工作总结和2009年卫生工作思路的通知
时间: 2009-02-26 15:18:11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市 点击: 字号:[ ]

 

 

 

 

 

温卫办〔2009〕15号



关于印发温州市2008年卫生工作总结和2009年卫生工作思路的通知



各县(市、区)卫生局,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局,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

现将《温州市2008年卫生工作总结和2009年卫生工作思路》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拾遗补缺,并参照工作思路,研究部署今年卫生工作任务,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二○○九年二月十日

 

主题词印发  工作总结  工作思路  通知


抄送省卫生厅,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办公室, 

温州医学院,温医附属一、二院,温医附属眼视光医院、口腔医院,解放军118医院,市区各民营医院

温州市卫生局办公室                      2009210日印发

(共印120份)

温州市2008年卫生工作总结

和2009年卫生工作思路

        

2008年,我市卫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卫生厅的指导下,围绕年初制订的工作思路,通过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各项卫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作一简要总结,并提出2009年卫生工作思路。

一、温州市2008年卫生工作总结

(一)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1、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市政府下发了《温州市基层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实施办法》等配套政策。各地相继出台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除鹿城区确定社区机构性质为全民全额事业单位外,其它均确定为全民差额事业单位,其中龙湾区、泰顺县分别按全额拨款的60%和70%进行补助。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入编工作有序进行,全市已入编1104人,其中鹿城区537人、龙湾区157人、泰顺县160名、文成县350人。

2、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各地制订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全市规划应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9家,已设130家,设置率为54.4%;规划应设社区卫生服务站772家,已设359家,设置率为46.5%。市区中心设置率为87.5%,站设置率为64.8%。市政府安排976万元,将3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创建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各地安排1200多万元标准化创建配套经费,目前办实事项目已通过评估验收。

3、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制定社区卫生队伍建设方案,组织2276名社区卫技人员参加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等医学系列教育。同时,实施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行动。30家县级以上医院与15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支援关系,下派医生796人次,接受社区人员进修216人,承担指导任务医生587人,建立指导关系责任医生871人,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438人次。市政府落实350万元作为省、市医院支援社区医生补助。

(二)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看病难问题进一步缓解

1、骨干医院建设稳步推进。重点加强省、市、县三级医院建设。附一医新院主体工程进展顺利。附二医综合病房楼和市五医改扩建工程已动工建设。市二医综合住院大楼和市中医院景山院区康复楼投入使用后各新增床位300张和84张。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大楼已结顶。龙湾区医疗中心、瑞安市中医院安阳新院、永嘉县人民医院传染病房已竣工。乐清市人民医院综合大楼、瑞安市人民医院急诊综合楼、文成县人民医院门急诊楼建设有序进行。泰顺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已完成立项等前期工作。

2、公共卫生机构建设有序进行。卫生监督派出机构建设顺利完成。全市现有卫生监督机构67个(其中监督分支机构55个),核编监督人员673人。瑞安市、乐清市公共卫生中心、永嘉县疾控中心已投入使用。泰顺县公共卫生大楼、文成县疾控大楼、苍南县疾控中心已动工建设。龙湾区疾控中心、瓯海区公共卫生大楼已完成立项等前期工作。市妇幼保健大楼工程已完成规划设计方案调整。乐清市妇幼保健院迁扩建已结顶。

3、农村卫生院建设不断强化。31家农村卫生院危旧房改造全部完成,累计投资3665万元。市政府落实696万元,启动20家农村卫生院危旧房改造,其中竣工4家,在建7家,处于招标征地工作9家。6家卫生院通过了省200强中末期评估,4家卫生院纳入省200强创建项目。继续安排41家县级以上医院与59家卫生院结对扶贫,落实224名城市医院医生到农村卫生机构定期工作。全市派出医疗队73支733人次,诊治病人11827人。

(三)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1、各类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控。着重抓好手足口病、麻疹、霍乱、艾滋病和结核病防控。市政府启动了手足口病和麻疹疫情Ⅱ级响应。全年报告手足口病9353例,收治住院病人437例;报告麻疹3233例,完成查漏补种20.5万人次。霍乱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艾滋病感染者报告136例,组织5.5万名重点人群参加艾滋病抗体筛查;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累计参加3380人,正接受治疗1323人。落实结核病免费治疗经费397万,新发肺结核病例数6395例。落实14苗防15病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全市现有预防接种门诊 317 家,规范化率达90.54%,信息化率99.4%。完成特定对象麻疹强化接种75.7万人次,接种率达97.3%。加强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病和地方病以及精神卫生防治。

2、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组织小餐饮、小诊所等重点领域专项检查。全年出动卫生监督执法人员7.5万人次,检查各类场所7.8万户次,查处违法单位7835户,罚款1049万元,没收不合格食品5868公斤,没收销毁不合格化妆品1854公斤。推进卫生依法行政,加强法制稽查,开展全市行政处罚案卷评审。建立案件查办、督办工作机制,组织卫生监督员知识培训,开展普法知识竞赛和专题讲座,积极应对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全市启用卫生监督信息网络系统,瓯海区、永嘉县行政处罚案件实行网上审批。探索建立农村卫生监督协管机制,瑞安市、平阳县、洞头县等地聘请责任医师为卫生监督协管员,逐步向基层延伸卫生监督网络;完善卫生监督投诉受理工作制,投诉查办率为93%。

3、妇幼保健工作取得新进展。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意见》。孕产妇、婴幼儿死亡率继续稳定在较低水平。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为11.33/10万。瓯海区、永嘉县、泰顺县、洞头县实现了孕产妇“零”死亡。婴幼儿死亡率为3.7‰。市政府把免费婚检和孕前优生检测列入重要工作责任制。9个县(市、区)已开展免费婚检。鹿城区政府将免费婚检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并率先实施免费婚检。瑞安市政府将免费婚检检查项目费用增至242元。加强出生缺陷干预,三项筛查有序进行。妇女健康促进工程深入开展,全市妇科病体检312753人,体检率为18.62%。永嘉县、泰顺县通过了省厅母婴健康工程项目评估。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稳步实施,对176438名孕产妇实施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检测,发现15名感染艾滋病病毒。

4、卫生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7起,均得到快速有效处置。出台了《温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全市选派38个医疗卫生单位108人,分8批次支援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治。省、市级8家医院积极收治震区伤员142例,目前基本康复出院。实施院前急救,圆满完成“1·房屋坍塌事件31名伤员、“5·爆炸案44名伤员和“6·铁路桥固定架坍塌事件23名伤员的救治任务,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稳妥处置“问题奶粉”事件。全市先后预拨2900多万元用于购置设备和工作补助,安排5300多名卫技人员参与筛查,累计筛查婴幼儿234915例,确诊患儿2901例,其中265例住院患儿已全部出院,全市未发生一起因此引发的纠纷事件。此外,出色完成奥运火炬传递、第二届世温会、民企对话世界500强等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任务。

5、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市区启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泰顺县被评为省级卫生县城;瑞安市、乐清市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查。19个村、16家单位被评为省级卫生村、卫生先进单位;80个村、23家单位被评为市级卫生村、卫生先进单位。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增加农村无害化卫生公厕配置。全市春秋两季灭鼠活动共投放毒饵320多吨。市区通过了省级灭蝇先进城区达标复查;文成县被评为市级灭蝇先进城区,通过市级灭蟑先进城区复查;平阳县被评为市级灭鼠、灭蟑先进城区;平阳县鳌江镇和水头镇被评为市级灭鼠、灭蟑先进镇。

(四)农民健康工程稳步实施,农村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1、新农合制度继续巩固完善。市政府把新农合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责任制,增加补助1008万元。全市参合农民为473.5万人,参合率为93.58%,人均筹资水平为103元。继续实施“大病住院兼顾小病门诊报销”制度。全市累计补偿204.4万人次,总受益率为42.53%,其中门诊受益人数为183.9万人次,住院受益人数为16.6万人次,特殊病种大额门诊受益人数为6835人次;累计补偿金额达4.32亿元。严格控制医药费用,引导参合农民向乡镇卫生院流动。64家实时结报定点单位实施了次均住院费用结算办法。全市新农合信息化实现了全覆盖。

2、农民健康体检成效初显。及时跟进体检后续服务,开展健康体检自查自纠,联合市纠风办开展督查,确保体检质量和数量,杜绝弄虚作假等现象发生。文成县出台了农民健康体检医疗机构规范等配套文件。全市体检130.7万人,发现疾病33万人。

3、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扎实落实。市政府成立了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2186万元。全市聘任责任医生4817人、乡镇公共卫生管理员242人、村级联络员3751人,11个行政村启动了创建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示范村活动。瓯海区、龙湾区实施责任医生工作“五统一”,永嘉县推行“1+农村公共服务团队新模式,瑞安市开展星级责任医生评比活动。全市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综合达标率达90%以上,农村居民满意度达90%,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80%。

(五)其它卫生工作统筹发展,卫生工作新局面逐步呈现

1、医政管理持续加强。严把医疗要素准入关,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开展医院综合评价考核,组织院长学习培训。巩固医院管理年活动成果,推进平安医院创建,强化质控中心作用。开展医疗卫生机构麻醉、精神药品和放射源管理及剧毒化学品清理。加强院前急救,市急救中心“”受理呼救电话13240次,急救出车12962次,运送急救病人10419人次,行程210606公里。

2、中医药工作稳步推进。开展中医“名院、名科、名医”建设。2人被评为全国名中医,2人被评为省级名中医;10人通过省级基层名中医培养对象结业考核。市中医院中医妇科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瑞安市中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单位。全年评审产生中医药重点学科、专科各3个。59名中青年中医与各级名中医签订了师承培养中医药人才项目合同。培养农村中医骨干50名。组织242名师承或确有专长中医民族医人员参加医师资格认定考试。成功举办“中医中药中国行”温州站活动。市中医院推出中药香囊预防手足口病。

3、无偿献血和血液管理成效显著。温州市被评为国家无偿献血先进市,478人获得无偿献血奉献奖。全市总献血63103人次,献血,临床用血,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达104.1%。强化无偿献血宣传,支持温州献血大王胡富有完成徒步北京迎奥运征程,开展第四届百名优秀进城务工青年献血活动,建立温州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扩大成分输血和输血新技术,倡导无偿献血人性化服务,建立献血服务管理制度。依法开展采供血业务,开展临床用血检查,继续保持采供血安全零事故。

4、医教科研工作加快发展。启动第三轮311工程,确定5个重点学科群、13重点学科、9个重点专科建设项目。7个增补重点专科通过终期评审。156项课题通过立项评审,84课题通过验收评审。61个中医药课题通过立项评审。完成医学继教项目142个,申报国家级医学继教项目9个、省级28个;下达首批市II类医学继教项目129个。申报省、市级中医药继教项目7个、20个。组织511人和3246人分别参加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系列教材学习。组织3323人参加临床住院医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全年受理执业(助理)医师考生报名6099人,组织3687人参加综合笔试。组织4727名和296名医务人员分别参加初、中级和高级卫技职务资格考试。

5、干部保健工作迈上新台阶。全年承担各类重要保健任务31次。组织市本级公务员健康体检15982人次。刊发《名医讲坛》60期,编发《健康宝典》手机短信50万条次,完成《名医讲坛》组稿14万字。组织“名医进社区”活动17次,举办健康讲座28场。发挥保健专家资源作用,联合新闻媒体推出“健康道道来”、“空中导医台”、“健康周刊”、“健康频道”等栏目,做到了“有影、有声、有报、有网”。艾滋病防治内容纳入了市委党校课程。

(六)卫生行风建设有序开展,卫生行业和谐环境初步构建

1、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终目标考核,市卫生局被评为全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先进单位,并在市级满意不满意单位评选中同比2007年提高了5个名次,顺利获得了市级文明机关称号。严格人事制度管理,公开招录230名高校毕业生,公开选调13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完成5名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副职干部竞争上岗考试。加强市直医疗卫生单位领导干部外出管理,继续实行会计委派制。3个单位获省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16人获先进个人,1人获卫生部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落实卫生人才培养专项经费180万元。扎实做好系统社会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工作。

2、卫生行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及时调整35个中标品种药品价格,3728个品规临床药品实行网上集中招标,网上到货确让率达92%,成交金额25.3亿元,让利社会8000多万元。组织医用材料和设备集中招标采购,市直属6家医疗卫生单位医用材料成交金额7611万元,7家县级医院和8家乡镇卫生院参与跟标,总成交金额8245万元,平均价降幅近10%。市直属6家医疗卫生单位设备成交金额6484万元,节约资金1536万元。落实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制。严厉查处医务人员收受“红包”行为。市直四家医院234人次上交“红包”166520元。

3、行风专项活动深入开展。组织卫生行业评议行风活动。45家县级以上医院向社会征求意见330多条,制订整改措施156条。48名省、市行风监督员和11名特邀监督员对省、市级医院进行评议。继续开展卫生服务进社区活动,组织大型医疗义诊16场,接受咨询群众3300人次,发放免费体检卡408张,分发健康知识宣传手册35000份(册)。组织“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抓好系统干部下基层、阳光院务、机关勤政廉政等工作,不断提高社会对卫生行业的满意度。

一年来,我市卫生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看到卫生工作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距离。当前主要困难与问题:一是人均医疗资源欠缺。目前,我市千人床位数、医生数分别仅为2.43张、1.70人,与《浙江省卫生强市考核标准(试行)》3.8张、2.02人的要求相差甚大,且一些主要创建卫生强市指标仍未达标,与创强标准有较大差距。二政府对卫生投入不足。近几年,我市各级政府逐年增加对卫生投入,但由于卫生工作基础差,底子薄,人均卫生事业费仍较低,2007年人均卫生事业费为85.87元,远低于杭州市和宁波市人均190.50元、274.04元的水平,与温州经济发展水平极不相符。一些医疗机构执行药品“顺加作价”等政策后,经营状况不断恶化,出现了政策性亏损,发展步履维艰。三是“看病难”问题仍较突出。一方面由于优质卫生资源缺乏、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医疗卫生服务供应不足;另一方面因大量外来人口在温务工、浙南闽北等周边地区患者来温求医、环境污染诱发疾病、新农合制度刺激参合农民医疗消费等原因导致医疗服务需求增加,大医院看病难、住院难、看名医难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四是公共卫生工作基础薄弱。突出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重大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任务繁重。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难,管理难度大。卫生监督执法力量不足,执法办案工具滞后。除“四害”任务繁重,“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五是基层卫生机构建设任务艰巨。全市仍有113家建制乡镇卫生院用房仍未达到国家标准,与杭、嘉、湖地区相比,差距较大,既难以满足基层群众医疗需求,又加重了市区大医院就诊压力。此外,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不完善,卫生行风亟待加强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开拓创新,全面促进我市卫生事业发展。

二、温州市2009年卫生工作思路

2009年是我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推进之年,又是卫生强市建设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启动之年。今年初国务院已原则通过医改方案。因此,做好今年各项卫生工作意义重大。2009年全市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全国、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抓住一条主线、实施两大工程、完善四个体系、推进六项工作”展开,狠抓工作落实,进一步促进我市卫生事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抓住一条主线,即启动卫生强市建设;实施两大工程,即落实市政府缓解“看病难”行动计划,打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攻坚战;完善四大体系,即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新农合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六项工作,即加强党风廉政与行风、依法行政和医教科研中医,以及妇幼保健和血液管理、计划财务和卫生信息化建设等工作。根据这一要求,今年我市卫生工作的思路是:

(一)抓住“一条主线”,不断提高卫生事业发展水平

根据《浙江省卫生强市、卫生强县考核办法(试行)》和《考核标准(试行)》,今年,全市要正式启动卫生强市建设工作,拟订下发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加快卫生强市建设的决定》,筹备召开创强工作会议,制订创强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创强总体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组织创强活动。同时,开展卫生强县(市)创建工作,按照《温州市卫生强乡镇考核标准》,推进卫生强乡镇创建。各地务必要高度重视,广泛动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全面推进卫生强市建设,加快卫生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卫生资源科学配置,全面提升卫生综合实力,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市逐步形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相同步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战略目标。

(二)实施“两大工程”,努力开创卫生工作良好局面

1、实施市政府缓解“看病难”行动计划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今年全市要贯彻落实《市政府缓解“看病难”行动计划》,围绕建设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两大任务,统筹安排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医疗服务体系重点要抓好省、市、县三级医疗服务机构布局,建立以省、市级医院为龙头,县(市)医院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民营医院为补充的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重点要抓好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救治、急救网络、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防治等基础设施布局。一要加强骨干医院建设。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大楼上半年要力争投入使用;市五医改扩建工程要力争建成;市妇幼保健大楼和市二医门诊大楼要动工建设;市急救中心迁建项目要力争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市第六人民医院、温州瑶溪医院、市三医娄桥院区、市二医肿瘤分院建设前期工作;协助温州港安医院做好项目建设。此外,加快附一医新院和附二医综合病房大楼建设。二要加强疾控和医疗救治机构建设。乐清市、平阳县疾控中心上半年要投入使用;泰顺县、文成县、苍南县疾控中心要建成;龙湾、瓯海区疾控中心要动工建设。加强县级疾控机构实验室装备工作,力争30%县级疾控机构达到国家标准。龙湾区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病区上半年要投入使用,瑞安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分院要加快建设步伐。三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建设。启动113家乡镇卫生院新建、维修改造,同步纳入以县(市、区)为单位创建示范计划免疫门诊,逐步使所有建制乡镇卫生院用房达到国家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并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做好省200强和市50强乡镇卫生院创建,力争6家卫生院通过省级中末期评估,10家卫生院通过市级验收。

2、实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攻坚战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工程,也是创建卫生强市的必备条件。各地要根据《温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规划实施意见(初稿)》,深入发动,广泛宣传,群策群力,进一步健全创建机制,制定实施细则,分解创卫指标,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社会卫生综合管理,抓组织发动、抓督促检查、抓落实到位,重点加强城市基础卫生设施建设,开展城郊结合部卫生专项整治,强化“五小行业”管理,进一步提高温州城市品位和档次。同时,抓紧做好省级卫生城市复查迎检工作,确保今年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查。此外,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文成县、洞头县要力争申报国家卫生县城,永嘉县、平阳县要力争通过省级卫生县城复查。继续开展除“四害”工作。扎实做好省、市级卫生村(单位)创建检查。

(三)完善“四大体系”,保障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1、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继续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与发改委、财政等部门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一要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各地上半年要抓紧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入编工作,分批完成在职各类人员转入或分流,实行定编定岗和全员聘用制。推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直接聘任、招标聘任和推选聘任等任用方式,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和大中型医院人才到社区工作。二要健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开展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创建,力争三个区标准化中心达60%以上、各县(市)达30%。各地要按照《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加快乡镇卫生院转型,启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力争三个区中心覆盖率达100%、各县(市)达80%。三要加强基层卫技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市政府关于基层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办法》,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实施定向培养全科医学倾向人才,公开招录临床类医学院校毕业生从事全科医学工作。同时,加强大中型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支持,与受援机构建立双向转诊关系,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新格局。四要做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加强社区责任医生和公共卫生联络员队伍建设,强化责任医生团队责任,突出县级疾控、妇幼、监督等机构的业务指导作用,加强指导,严格考核,定期评估。落实外来人口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保障项目配套资金到位;制定乡镇卫生院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管理方案。加强重点疾病和人群管理,每年对社区居民进行巡诊或健康教育等服务次数不少于4次。

2、完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

国家从今年开始将推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2011年逐步推开。各地要按照《关于卫生强市建设的决定》精神,结合“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不断提高公立医院服务水平,保障广大群众享有基本医疗服务。一要强化机构监管。依法加强对医疗机构运行、服务行为和医疗质量的监管,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严禁无证执业或超范围执业。严格医疗服务规范,优化医疗执业环境,巩固医院管理年活动成果,加强医院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管理综合评价制度。开展平安医院创建,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多方参与的调解机制,有效预防并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二要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健全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制度,加强医院财务监管,继续推行财务委派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推行绩效管理,严格运行成本核算,降低营运成本。完善大型医疗仪器设备、医学影像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制,坚持合理检查、用药、治疗,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三要实施内部机制改革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审制度。明确医院管理者职责,实行院长负责制,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加强绩效考核,充分体现技术劳务价值,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改善内部管理,健全医疗服务流程,继续完善“一卡通”系统、弹性工作制和医疗服务满意度评价系统。

3、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一要抓好各类疾病防控。加强以流感、非典等为主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治,规范哨点医院和实验室检测。加强以霍乱为主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力争不出现二代病例和死亡病例。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项目措施,有效发现和治愈肺结核病人。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扩大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覆盖面,重点在吸毒人数300人以上的乡镇按需增设服药点。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推进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全市未取得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资格的二级及以上医院,6月底前要通过验收;其它开展手术等相关业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年底前要力争通过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验收。抓好疾控和医疗救治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加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系统建设,完善疾病预警报告制度。加强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提高狂犬病疫苗接种率。开展精神病人普查和建档工作,鹿城、龙湾、瓯海区要做好精神病患者普查确诊,各县要开展精神病社区普查试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逐步承担起精神疾病防治和康复工作。做好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慢病综合防控。全市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网络直报,并统一使用《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此外,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疫情。

二要强化计划免疫工作。贯彻《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严防传染病发生、流行;扩大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逐步使规范化门诊达70%,合格门诊达100%。降低疫苗针对性疾病的发病率,全市免疫接种单位规范化建设覆盖率要≥95%,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要≥95%;落实儿童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建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做好重点地区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和重点人群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

三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改善业务用房和执法工具。增加卫生监督人员配备,严格卫生监督员准入和培训管理。规范卫生监督现场快速检测,加强操作技能培训。开展小餐饮、小诊所安全专项整治,指导监管农村家庭聚餐,完善餐饮信息公示制,推进食品量化分级管理。加大医疗机构监管,严厉打击无证非法行医行为,维护医疗市场秩序。规范职业病报告与管理,加强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各县(市)应至少建立一家以上具备职业病体检资质的医疗卫生单位;监督落实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加强职业卫生培训,依法查处严重危害劳动者健康的违法行为。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管,开展以学校餐饮、饮用水卫生为重点的监督检查。

四要加强卫生应急工作。重点加强基层卫生应急机构和应急基地建设。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制度。健全卫生应急专家库,加强应急队伍培训。强化卫生应急演练。继续做好支援地震灾区卫生重建工作,力争年底前恢复对口支援各乡镇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4、完善新农合医疗保障体系

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巩固新农合制度,提高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不断惠及广大农民”的精神,不断完善新农合医疗保障体系。一要明确目标。全市参合农民要达到450万人以上,各地参合率要达到90%以上。鹿城、龙湾、瓯海三区人均筹资标准要达到150元以上,其它县(市)要达到140元以上。市级财政对三区补助为30元;对永嘉县、平阳县、苍南县、洞头县财政补助为6元;对文成县、泰顺县财政补助为13元。原则上农民个人筹资应占人均筹资额的30%以上。二要完善方案。建立三区、两市、六县三类补偿模式。建立健全住院统筹为主、兼顾门诊统筹的保障模式。推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门诊费用报销制,试行社区卫生服务站门诊费用报销。合理调整住院补偿和门诊补偿比例,年度基金结余率控制在15%以内(含风险基金)。扩大补偿范围,对适宜的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其补偿比例原则上应高于西药、西医诊疗项目的20%以上。三要健全机制。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完善准入、退出机制,逐步实行“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加强新农合基金管理和经办机构建设,配全办事人员,方便农民报账。同时,继续做好第二轮健康体检,提高体检质量,严防假冒虚报,试行村居体检信息公示制,确保体检率达60%以上。四要加强政策宣传。各地对参合农民报销起付线、封顶线和各级医院报销的比例和程序等,要以村广播、各种宣传栏、电视报纸等多形式进行宣传报道,不断提高参合农民对新农合政策的知晓率。

(四)继续推进“六项工作”,全面促进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1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执行党风廉政“一票否决制”,完善一把手“四不直接管”和“一岗双责”制。健全治理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严肃查处收受红包、回扣、开单提成等行业不正之风,开展市直医疗单位无“红包”医院创建活动。落实医德考评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考核。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驾驭卫生管理行政能力。深化创建市级文明机关和“五型”机关活动。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建立流动人口婚、孕、育等基本情况档案,强化计生工作责任追究制。

2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完善卫生法制制度建设,制定卫生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规程,推行卫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管理。开展行政处罚案件质量评审,规范执法行为,展示执法成果。做好卫生系统“五五”普法工作,制定普法资料建档规范化指引。强化党委中心理论组、机关公务员和卫生医务人员学法制度建设,实现学法、用法常态化。

3做好医教科研、中医、干部保健和人才培养。实施311项目工程,加强临床重点学(专)科建设。严格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加强住院医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各类岗位培训。做好鹿城区“远程健康服务”试点工作,逐步推广“远程健康服务”,落实三大服务功能和三大辅助功能。继续开展中医药“名院、名科、名医”创建,抓好2个市级中医药重点学科和4个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做好5个市级示范中医科和5个达标中医科评选工作。成立市名中医研究所和市中医药文化馆,制订以师承方式培养中医药人才方案。实施温州特色的中医药保护、挖掘和继承项目,建立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开展中医药“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活动,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评选10个市级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实施“市级中医医疗机构帮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中医药工程”,做好药品零售企业设置中医坐堂医诊所试点工作。加强干部保健工作,强化专家队伍建设,创新干部保健机制与服务体系,探索健康管理与干部保健工作相结合的新方法,提高健康管理信息化水平。做好公务员健康体检,实行人性化服务与体检后医疗保健延伸服务;继续做好健康宝典、名医讲坛等健康教育栏目。制订卫生人才培养计划,争取各项经费到位。

4、推进妇幼保健和血液管理工作加强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继续控制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在较低水平;稳步实施妇女健康促进工程,提高妇女病检查数量和质量。开展妇幼规范化门诊创建,永嘉县要完成省级规范化门诊创建工作。全市要开展免费婚检和孕前优生检测,力争婚检率达30%龙湾区、永嘉县务必要在上半年启动免费婚检和孕前优生检测工作。抓好三项筛查,降低出生缺陷。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鹿城区、永嘉县要做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点工作深入开展母婴健康工程。同时,广泛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加强献血管理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建设。科学合理用血宣教培训,鼓励开展输血新技术,提高医疗用血水平,确保临床用血和血液安全。规范临床用血互助金收取。

5加强计划财务工作。强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新农合、健康体检等专项资金监管;开展医疗卫生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督查,组织以县为单位基层财务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制订市本级医疗卫生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做好领导干部年度及离任审计,力争在业务5千万元以上单位设内审机构。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出台《市医疗单位床位收费指导意见》,实施服务价格规范调整方案。规范药品和市本级医用设备、耗材集中招标采购,确保药品、耗材网上交易率分别达80%和85%以上;探索县以下医疗单位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管理办法。严格大型医用设备审批,协助做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核准发放。加强卫生统计管理,完善统计信息网络直报。落实县及县以上重点用能医院节能措施,启动市级医院节能技术改造试点工作。

6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积极将新农合计算机网络延伸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门诊费用计算机联网实时自动结报,并在市级医疗机构和市辖三区网络连接基础上,启动与各县(市)新农合网络连接。完善“一卡通”系统,尽早实现市区医疗机构间就诊“一卡通”。完成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系统温州地区项目和市卫生系统办公自动化OA系统建设,实现电子公文流转、传递、收发。加强温州卫生信息网建设,构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网络。组织实施“健康面对面”计划,探索建立标准化、网络化、互融共享的医疗卫生信息数据库和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