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儿童医院近日发布2016年儿科疾病排行榜 | ||||||
|
||||||
近日,温州市儿童医院发布2016年儿科疾病排行榜,并由相关专科的专家总结门诊经验,以指导市民如何科学育儿,避开就诊误区。 据统计,去年温州市儿童医院门、急诊量达24万人次,其中西医儿科排名第一,门诊量达9.2万人次;其次是急诊儿科,急诊量达6.4万人次;排第三的是中医儿科,门诊量达5万人次;接下来依次是耳鼻喉科,门诊量达4万人次,儿童占半;儿童保健科门诊量达1.4万人次。 呼吸道感染的患儿 切忌带病上学 TOP1:西医儿科 关键词:呼吸道疾病 点评专家: 温州市儿童医院儿童呼吸科主任 吴铁峰 在西医儿科中,比较高发的疾病分别是呼吸道疾病、消化和神经系统疾病、传染病。 其中,呼吸道疾病占了70%~80%,高居榜首,主要包括感冒、气管炎、肺炎和哮喘;消化和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腹泻、肺炎;传染病主要包括手足口病。 虽然在儿科疾病中,每年的疾病谱都是相似的,但今年下半年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明显增多,主要原因是雾霾。尤其是这段时间气温偏高,加上雾霾天气,因为呼吸道疾病中招的学龄前后的儿童就特别多。最近每个儿科门诊医生都加班加点,上午的门诊时间都要拖到12点,甚至12点30分,医生连一口水都来不及喝,专家门诊一个上午往往看50多号患儿,繁忙程度与暑期就诊高峰期有得一拼。 就诊误区就是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生病了不用休息,可以继续上学,结果造成班级里的交叉感染。因为呼吸道疾病主要通过接触、空气传播。小病人的手上往往带有病菌,通过咳嗽、接触等方式,就可能会把病菌传播给其他小朋友,目前幼儿园的孩子都可以做到生病了居家休息,但中小学生很难做到,往往都带病坚持上学。殊不知,孩子感冒了没有好好休息,不但容易疲劳出现并发症,而且还会造成交叉感染。提醒广大家长,孩子生病了,休息充分才能恢复得更快。 不要盲目用抗病毒药 TOP2:急诊儿科 关键词:流感 点评专家: 温州市儿童医院急诊儿科主任 姜毅 冬季急诊儿科中最为多见的是发烧为主的呼吸道疾病,在儿童内科急救中高热惊厥几乎占了一半,接下来是儿童中毒。尤其是3~5岁的儿童误服大人的药物、蟑螂药、洗涤剂等。其中,高热惊厥和儿童中毒占了儿童内科急救中的70%。 冬季是流感的高发期,以前流感病毒的检测需要等到第二天、第三天才能出结果,现在医院里从上海引进了快速咽试纸检测,半个小时到50分钟即可出结果,可以更好地指导用药。 就诊误区是现在大家已经知道不能滥用抗生素,温州各大医院从2014年开始就限制使用抗生素,但是现在却存在着盲目服用抗病毒药物的现象。其实,必须是咽试纸检测呈阳性才能用抗病毒药物。因为是药三分毒,只有某些特殊病毒才需要康病毒药物,大部分病毒是不建议使用抗病毒药物的。 另外,还有一些家长盲目给孩子服用退烧药。以前是超过38.5摄氏度就需要服用退烧药。2016年出来新的指南,指出患儿发烧在38.5~39摄氏度的,根据患儿的情况,如没有不适的,可不需要服用退烧药。也就是说,当患儿发烧低于39摄氏度、超过12个小时的,鼓励以服用中成药、喝开水、物理降温的方式。如果超过39摄氏度的,建议服用退烧药,因为高热会消耗能量。当然,如果有高热惊厥的患儿,则可在38.5摄氏度时服用退烧药。 孩子频繁眨眼、清嗓 可能是抽动症 TOP3:中医儿科 关键词:抽动症 点评专家:温州市儿童医院中医儿科主任 王爱敏 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抽动症、厌食和反复呼吸道感染。 其中,抽动症患儿以小学生居多,发病高峰期在11~12岁左右的青春发育期,男女的比率为5:1,男孩远远高于女孩。 抽动症最早开始的症状是频繁眨眼,且眨眼的力度较大。但家长的就诊误区是往往是带孩子去看眼科。以前抽动症的知晓率不高,眼科医生往往当结膜炎来治疗,只会给孩子开眼药水。在看眼科没有什么作用的时候,最后家长才想到儿科看看。 有些孩子的抽动症会表现为清嗓,家长往往误以为是咽炎,就会带孩子去看耳鼻喉科。可以说这个病的误诊率较高。 儿童抽动症的发病根本是遗传,在此基础上,与孩子过多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有关,因为手机、平板电脑的光会刺激脑神经,进而诱发抽动症。 此外,孩子的心理也是一大诱发因素,过重的学习压力、紧张、焦虑会加重病情。 排名第二的是婴幼儿的厌食问题。厌食主要是家长喂养不当,只怕孩子饿,千方百计让孩子多吃一口,然后就出现追着喂、边玩边喂等喂养误区。 正确的喂养方法首先需要有规律地安排进食,如果孩子这顿没有吃好,就不要加点心,而是等待下一餐的正常进餐,否则会导致进餐没有规律;其次,吃什么东西让家长来定,但吃多少要让孩子自己说了算。一味地填鸭式的喂养,就会导致孩子胃里的食物来不及排空,久而久之就引起厌食。 看生长发育科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TOP4:儿童保健科 关键词:长个 点评专家:温州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 张宇 2016年温州市儿童医院生长发育中心最高发的疾病分别是:性早熟、身材矮小、肥胖,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1.生活条件改善,对身高、发育重视程度提高; 2.营养过剩,造成肥胖,也可以导致发育提前; 3.环境污染导致类雌激素样物质增多,导致性早熟; 4.社会竞争加剧,孩子学习任务繁重,缺少时间锻炼 提醒家长避免以下三大误区: 误区一:不注重随访 生长发育本身是个过程,也受环境很多影响,许多节点都可能出现生长异常,有时前面看了是正常的,后面再看可能发现问题。许多家长看了一次被医生告知正常后就觉得没问题了,又因为忙、就诊预约麻烦等原因不再随访观察,等后面身高长不好再就诊已经为时过晚。有个女孩子,8周岁时就诊身高126cm,稍偏矮,未发育,当时看了让随访观察,不需处理,结果家长后面未再随访,1年多后来月经了才就诊,身高仅140cm,这种情况如果中间及时就诊处理一般可以改善。 误区二:盲目听身边一些“热心人”的话 部分需要治疗的家长纠结要不要用药,在纠结中听信身边热心人的建议,而错过了原本较好的治疗时机,到家长发现孩子真的长不高了决心治疗已经晚了。其实,孩子该不该用药家长应该认真听专科医生的建议。 误区三:担心“发育了就长不高了”,盲目用药 性发育是每个正常孩子生长过程中都会出现并经历的,只要孩子发育出现时间正常、发育启动时基础身高正常,发育过程进展不太快的话就没问题,也不需要服药,部分家长把发育视为“洪水猛兽”,孩子明明正常发育,就觉得孩子发育太早,生怕会长不高,盲目用药,希望控制,其实根本没必要,弄不好反而会干扰孩子正常发育。如果自己搞不清楚孩子发育是否正常,最好带孩子到生长发育门诊检查,听相关医生建议,不要自行盲目服药。 (市中西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