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15092/2016-01821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温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成文日期 2016-03-2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关于印发温州市2015年卫生计生工作总结和2016年卫生计生工作思路的通知
时间: 2016-03-21 09:37:15 浏览次数: 来源: 温州市 点击: 字号:[ ]

 

各县(市、区)卫生计生局,浙南产业集聚区民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市属有关医疗卫生单位:

  现将《温州市2015年卫生计生工作总结和2016年卫生计生工作思路》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认真总结经验,并参照2016年卫生计生工作思路,及时研究部署今年卫生计生工作任务,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温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6年2月4日

温州市2015年卫生计生工作总结和

2016年卫生计生工作思路

  2015年,我市卫生计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卫生计生委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五化战略”和“十大举措”,以建设与高水平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目标,稳步推进医改和计生服务管理改革,持续加强公共卫生计生服务,不断提升卫生计生保障能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圆满完成了“十二五”收官之战,为服务全市发展大局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就2015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作一简要总结,并提出2016年卫生计生工作思路。

  一、2015年卫生计生工作总结

  (一)全面实施改革深化工程,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一是公立医院改革成效显著。围绕破除以药养医、创新体制机制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三个关键环节,制定出台我市政策体系。创新药品集中自主采购,第一批84个药品采购价格下降7.3%,让利患者30%。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上涨,县级以上公立医院人均门诊费用235.52元,同比增长1.09%;出院患者人均费用11708.83元,同比增长0.56%;药品收入占医院业务收入42.07%,同比下降1.86个百分点。实施改善服务行动计划,省市医院窗口“长队现象”基本消灭,市区9家医院第三方测评满意度达85%。

  二是社会资本办医率先示范。率全省之先,启动公立医院混合所有制改革,建设温州老年病医院。引导民营医院进入资本市场,康宁医院在香港上市。全市新签约项目11个,协议引进资本35亿元,完成投资10.55亿元。温州市国际医学诊疗中心、温州养老养生康复城、雁荡山医养结合中心项目落地。全市共引进社会资本办医项目62个,协议引进资本近98亿元;已建成开业37家,累计完成投资27.12亿元,项目投资规模和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全市民办医院比试点前增加了64.1%;床位数比试点前增加了85%;业务收入占全市的7.37%;总诊疗人次占全市的6.65%。

  三是分级诊疗制度全省领先。深入开展“双下沉,两提升”工程,全市成立34个医联体(医疗集团),涵盖163家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下派基层服务时间达3.3万天,在全省率先实现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覆盖。组织1109名医生深入开展“千名主任医师进社区”多点执业活动,全市副高以上职称医师参与率达45.4%。全面开展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全市户籍人口规范签约率达15.26%。龙湾区、瓯海区积极开展有效签约服务探索;永嘉县整合“多点执业、引进人才、社保转诊优惠”等政策,利用信息平台推进双向转诊,成效明显。市辖三区门诊人次同比增长11.66%,各县(市)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率达60%以上,县域内就诊比例达82%。

  四是基层服务能力大幅提升。30家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标准,全省第三;创成10家省级甲等和32家省级乙等乡镇卫生院、27个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总数均为全省第一。全市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6%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科,8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全市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型一体化管理率达100%,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达100%,全省首创“流动社区卫生服务站”做法,建成了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相关工作在2015年度全省新农村建设考核中被定为“优秀”等级。洞头区、苍南县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进社会办村卫生室实施基药;泰顺县大幅提升卫技人员待遇,并专门落实了27名村卫生室人员编制。全年培训基层全科医生5048名,完成年度任务数252%。全市乡镇卫生院开放床位2064张,使用率同比上升12.82%。

  (二)全面实施转型发展工程,切实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一是强基创优工程深入实施。完善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和排名通报机制,突出强基层、打基础,落实计生网格工作。平阳县以制度形式固化1000万元网格奖励经费,泰顺县实施“五人约谈点评分析制”,浙南产业集聚区推行村(居)计生工作扁平化管理,强化工作责任落实。整合县级部门涉农资源,把计生工作实绩与村级集体和干部村民利益挂钩,实行责任捆绑。完善利益导向村规民约,全市修订率和符合率均为100%。开展流动人口精准化管理专项行动,为外省提交重点服务管理信息523792例,户籍地接收反馈35058例,接收反馈率为99.2%。

  二是依法行政不断加强。全市受理“单独两孩”再生育申请

  13929例,依法审批13756例。开展服务证制度改革试点,再生育审批实现WIS系统和行政综合应用平台“二网合一”。瑞安市积极开展“母子健康手册”省级试点工作。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市本级审核58个批次,涉及2195个集体、2019名个人,否决单位30个、个人11人。依法推行“零陈述”征收社会抚养费,全市共征收18959人,金额达8.04亿元。

  三是性别比治理持续推进。发挥卫计合并资源整合优势,落实全过程服务管理,全市再生育对象孕情信息掌握及时率88.29%,随访服务率99.10%。率全省之先在市卫生监督所设计划生育监督科。龙湾区破获首起市直公立医院医师参与采血鉴定胎儿性别案件;永嘉县成功捣毁全国最大的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犯罪团伙。全市立案查处“两非”案件162件,罚款114.86万元,刑事处罚43人。永嘉、龙湾、瑞安有望摘掉“国家、省出生人口性别比重点县”帽子。

  四是优质服务进一步强化。全市累计享受奖扶、特扶26626人,投入2.26亿元;补助参加社会养老保险80055人,投入8.3亿元;公益金累计享受12703人次,投入2944万元。深入开展“计生困难家庭幸福生活促进”行动,为13154个家庭解决生产生活生育难题;连续六年举办“生育关怀·爱心助学”行动,帮助18853名困难学子圆梦求学,成为全省计生特色公益品牌。乐清市加大投入力度,计生家庭幸福促进行动量大面广,深受群众好评。开展青春健康“五进”活动509场,直接受益5.26万人。瑞安市推行“家长大讲堂、学生培训、同伴教育”三位一体教育模式,青春健康活动富有特色。

  (三)全面实施服务优化工程,切实强化公共卫生工作

  一是爱国卫生工作成效显著。国家卫生城市省级评估成绩优良。7个县(市)和2个镇完成国卫创建申报,龙湾区实现省级卫生街道全覆盖。市区通过省级灭鼠先进城区复查,乐清市创成省级灭蚊、灭蝇先进城区。创成省、市级卫生乡镇(街道)33个,省、市级卫生村172个;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金牌单位5家、银牌单位20家;省、市级健康促进医院44家;省、市级无烟单位200家。顺利完成四个县(区)农村环境卫生监测任务;全市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2.45%,远超省下达提高2%的目标任务。

  二是疾病防控和应急能力稳步提升。全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40元,公共卫生年度考核全省第二。泰顺县、文成县卫生强县通过市级技术评估。全市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69.23%、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67.59%、重性精神疾病检出率4.36‰,均达到或超出国家、省级指标要求。全市法定传染病总报告发病率同比下降49%。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第二轮窝沟封闭、全球基金结核病防治和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项目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建成省级规范化接种门诊252家,创建率达100%。市疾控中心检测能力扩增至1052项,实验室能力居全省第三。鹿城区整合政府资源成立“七位一体”的检验检测中心,检测能力明显增强。全市无偿献血87648人次,同比增长1.36%。创成市级卫生应急工作示范镇(街道)68个,设置急救站点83个,建立急救专业队伍661人,实现了城乡院前急救全覆盖。

  三是监督执法力度逐步加大。强化市县联动执法体系建设,建成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站208个,聘请卫生监督协管员600名,创成基层卫生监督协管示范点91家。瓯海区率先启用卫生监督阳光执法e平台,实现行政处罚案件远程办公。大力开展“蓝盾春雷”系列行动和创卫“四小行业”整治活动,依法查处各类卫生违法行为1156件,警告547户次,罚没款额达569.5万余元。

  四是妇幼保健能力不断加强。全市儿童保健和孕产妇规范化门诊创成率分别为95.71%、93.57%。实施孕产妇和儿童健康分级管理,剖宫产率控制在36.04%,新生儿疾病、听力和产前筛查率分别为99.82%、99.83%、81.78%。瓯海区、洞头区连续十年户籍孕产妇“零死亡”。“两癌”筛查、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叶酸服用均超额完成任务。全市免费婚检率93.87%,产前筛查率81.85%,全省国免项目实验室室间质评温州地区实现全优。全市出生缺陷率20.89‰,同比下降2.16个千分点。

  (四)全面实施惠民服务工程,切实提高民生保障能力

  一是智慧卫生建设惠民利民。建成全省首个地市级诊疗数据一级交换平台,304家公立医疗机构可调阅省市级医院近两年诊疗数据。市级影像、心电中心远程诊疗分别达87.1万人次和6.3万人次。建成全省首个区域智慧健康手机APP平台,联合预约挂号415万人次,预约数量居全省首位。9家省、市级医院配备802台自助服务机,实现10项自助服务功能。“健康温州”微信平台稳居医疗卫生类第1名和全国政务微信影响力排行榜前十。我市荣获2015年度《中国人口报》全国新闻宣传先进单位。

  二是基本建设项目超额完成。市本级基建项目完成投资5.54亿元,完成率达100.32%;县(市、区)完成卫生建设项目投资10.08亿元,完成率达106.65%。建成了市中医院新院区一期、市妇保院综合大楼、市应急医疗救援后勤保障基地、市中心医院临时医疗用房、洞头人民医院综合病房大楼、乐清二医、鹿城精神病院。全市新增床位1332张,完成全年任务的133.2%。

  三是人才科研建设硕果累累。全市培养医疗“双鹰”、公卫361、急救“生命之星”人才304人次。定向培养农村社区医生152名。全市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国家中医药重点建设专科9个,省级重点学科41个;省级以上医学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区域专病中心6个。8家县级医院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名单,占全省1/5;辖区内医院共获得省级以上医药卫生奖项62项。

  四是行风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廉审廉评”巡察、从政道德和法纪廉政警示教育,抓好阳光用药采购工程、临床用药预警和处方点评、医德考评管理等各项制度建设。深入推进“四单一网”建设,调整228项部门权力事项。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九不准”,医务人员拒收红包101万元。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破两难、纠四不”作风效能整治专项行动,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个人查摆问题整改完成率达100%。

  二、2016年卫生计生工作思路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我市卫生计生工作总体要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遵循,以打造“全面迈入小康社会的标杆城市”为引领,以建设“健康温州”为载体,坚持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贯彻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大力深化“三医联动”(即医疗、医保、医药)和“两轮驱动”(即加大政府投入和社会资本投入),加强公共卫生工作,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打造省级区域医学副中心,构筑辐射浙南闽北的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新高地,谱写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新篇章。根据这个总体思路,2016年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勇当示范,深化三大改革

  1.坚持“三医联动”,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以加快建设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为核心,以进一步理顺药品价格体系、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为重点,推动改革向深水区迈进。深化三医联动,协动推进医保、医药改革。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启动单病种付费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首批8家试点医院4个病种15种术式的临床入径率和单病种付费覆盖率达到50%。逐步扩大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和住院患者按病种付费的覆盖面,至年末试点城市医院实行按病种付费的病种不少于10个,推出按床日付费、单元付费等付费方式。县级医院开展单病种付费改革达100%。推进药品采购机制建设。发挥医疗机构主体作用,聚力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倒逼药品全面降价,坚决兑现药价30%差额让利群众。同时,积极探索耗材带量采购新机制,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费用负担。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全面提升专科护理能力和优化服务流程,省市级医院门诊号源100%开放预约,住院检查100%分时段预约,三级医院预约诊疗率≥50%。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要达到城市公立医院出院病例数的30%,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5%左右;常用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8%以上;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5元以下。逐步理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和医疗服务项目的比价关系,建立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推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强化公立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健全院长考核机制,建立完善市级公立医院院长、学科带头人年薪制。探索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职工薪酬制度。扩大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推进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2.加快推进社会资本办医,构建多元办医格局。进一步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加强民办医院分类管理。研究民办医院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部分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税收政策,推进民办医院职工自主选择事业或企业保险种类。出台民办医院引进高层次人才人事关系挂靠方案,进一步破解多点执业障碍,增加医院和医师之间选择的灵活性。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充分利用国家社会资本办医试点的有利条件,引资与引智并举,引入大院名校,引进国内标志性医疗机构1-2家。利用ppp等模式,打造温州“互联网+”医疗产业,开展健康管理、远程医疗和医疗淘宝。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打造健康小镇以及生态养老养生基地等健康产业。继续推进苍南海西中山医院、苍南佑康和平医院、温州童乐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力争引资10亿,完成投资5亿元。

  3.注重强基层夯基础,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基层体系建设标准化。启动新一轮中心镇卫生院建设10家,开展星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和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复评50家。加快提升乡镇卫生院急诊、中医药服务和妇幼保健能力,加强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政府购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试点。推动医疗服务扁平化。全面深化“双下沉、两提升”工程,实行“精准帮扶”。鼓励县级以上医院与基层卫生院建立以资产为纽带的分院建设、联合病房、联合门诊等,实现县域内医联体对乡镇卫生院网络覆盖100%。鼓励各县(市、区)建设医学检验、影像会诊等医疗共享中心。完善县域卫生人才统筹机制,大力推广“县管乡用、特岗编制”等柔性人才流动机制,加强县乡村卫生一体化综合管理。落实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力争县域内就诊比例提高5%,实现90%病人在县域内诊疗。实现服务流程信息化。加快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推进县域电子健康档案与HIS系统互联互通。全市8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入市区域信息平台,6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系统。促进服务模式差异化。各地要在6月底前出台《推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实施办法》,确保全市户籍人口规范签约率达20%。落实差异性医保报销政策,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到位。推进人才培养科学化。加强基层适用性全科医学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新增规培学员400人,轮训全科医师3000名,培训基层急诊医生200名,定向培养农村社区医生150人。省市级医院下沉帮扶县级医院300人,开展“百名卫生高层次人才帮带基层”活动,100名高级职称导师与1-3名县级和基层医疗机构骨干人员建立帮带指导关系。免费选送20名县级医院后备学科带头人到省市医院进修培训。

  (二)争创标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1.加强医院内涵建设。以打造省级医疗副中心为目标,深化医院学科建设年活动,提升市级重点学科服务能力,扩大县级医学重点学科的培育力度。推进30个重点学科群(重点学科)建设,选拔培养100名优秀学科带头人、200名学科后备带头人。以“温州市品牌学科排行榜”为载体,加强品牌学科(亚专科)建设。加强与国内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吸引集聚人才。深化高级职称制度改革,全市引进培养高层次卫技人才600名。启动瓯越名医工作室建设。

  2.大力推进基本建设。全市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5亿元,其中省级医院2亿元、市本级4.7亿元、县级8.3亿元,新建成床位2000张。建成市人民医院娄桥新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配套综合楼、温州护士学校、市中心血站、瑞安市人民医院瑞祥分院等一批项目。市七医新院区一期、市中医院新院区二期主体结顶,进入装修。加快鹿城区人民医院新院、平阳、苍南、乐清人民医院扩建等项目建设步伐。

  3.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进一步健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各县(市)要办好一家中医院,乐清市、文成县要推进县级中医院标准化建设。创建35家以上市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加快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积极推进南塘街等中医药特色街区建设,鼓励开展以中医药为载体的特色小镇、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等创建。推进中医药医养结合,拓展与养老机构合作,争取覆盖10个以上社区,促进“中医药+”养老、养生、医疗、康复、养老、文化、旅游、贸易、信息等服务优化发展。

  (三)力攻重点,形成计生服务管理新常态

  1.平稳实施两孩政策。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决策部署,做好政策衔接,加强舆论引导,防止政策外多孩生育大幅增加。整合妇幼保健、医院分娩、计划生育等信息资源,建立生孕基础信息采集共享机制。推动建立婚姻、户籍登记信息共享机制,落实出生人口预警预报制度。创新生育服务证登记方式,探索依托“健康温州”、“母子保健手册”服务平台承接生育服务登记;力争将生育服务证等信息纳入“市民卡”,实行一卡通管理。进一步简化

  再生育审批流程,推行网上办事、婚育情况承诺和全程代办服务

  等制度。

  2.创新规范基层管理。改革目标管理责任制指标设置和考核方法,完善一票否决、挂钩联系、分类管理和定期督导考核等制度,加大出生素质、出生性别结构、公共服务等考核力度。加强“三优”中心建设,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一个以上省级示范点,各乡镇(街道)都设立“三优”指导中心并按规定开展活动。稳定基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管理队伍,创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管理,全市建成规模企业自治管理示范单位100个。推广使用计生移动智能信息终端,流动育龄妇女登记管理率达85%以上、生孕信息反馈率达90%以上,省外流入育龄妇女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加强基层计生网络队伍建设,建立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妇幼卫生保健等为一体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乡镇、村居计生协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协会的生力军作用。开展争创新一轮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活动,争取三年创建“满堂红”。

  3.推进计生家庭服务。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完善计生家庭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和公益金等制度,保障好计生家庭权益。加大计生特殊家庭关爱力度,组建专业服务志愿者队伍,组织实施心理危机、失智、再生育、医疗保健等干预救助。扩大生育关怀基金,全市实现帮扶困难计生家庭3000户,村居生育关怀行动覆盖率达100%。拓展全生命周期关怀服务,开展幸福家庭创建和新家庭计划项目,培育“优秀妈妈培养、更年期保健、爱驻夕阳活动、‘向阳村’失独家庭关爱”等四大活动品牌。推进健康老龄化工作,开展计生家庭养老照护试点,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促进家庭幸福和谐。实施青春健康“551”项目,全市建成5大市级以上青春健康服务网点,开展教育培训活动500场以上、实现受益目标人群10万人次。

  4.狠抓性别比治理。强化孕情信息把控,进一步完善怀孕、产前检查信息登记和网格化管理制度,加强重点人群全过程服务管理,从源头上防范“两非”行为。推进区域协作联动,加大打击“两非”力度,建立专项打击常态机制,继续保持集中整治的良好态势,重点突出外出流动人口和“采血”鉴定胎儿性别案件的打击,力争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1个比值。

  5.提高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加强基层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各地要办好一家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持续推进妇幼保健分级管理。搭建联合病房、联合产房,加强中心镇卫生院产科能力建设;大力支持瑞安市开展“母子健康手册”管理项目试点,探索建立全市产科床位监测预警系统,健全“市-县-乡”一体化的高危孕产妇预约转会诊机制。全市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10万和9‰以下,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和产前筛查率均达80%以上,婚检率达90%以上,新生儿遗传代谢病和听力筛查达到95%以上,质量控制达到全优。

  (四)拓宽领域,推进卫计发展惠民生

  1.积极参与发展健康产业。借助海西经济区政策,扩大开放合作,重点加强与韩国和台湾地区合作,推动技术交流、人员互动。依托温州医疗技术优势及良好生态条件,结合特色专科、时尚美容、康复医疗等,兼顾医疗产业、旅游、文化等,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生态养老养生基地。

  2.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推进智慧卫生平台建设。创新和引领健康服务新模式,集网络医院、养老康复、健康管理、药械流通为一体,推进温州智慧卫生平台(“健康云+”项目)建设,打造全国领先的新型互联网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模式。启动双向转诊平台建设,确保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诊疗数据达标、上传,实现调阅交换。积极推广区域影像诊断、心电诊断、病理诊断等检查系统。建立人口基础数据库,推进综合交换平台建设,实现市内出生及怀孕信息的互联互通。

  3.努力探索创新医养结合。完善三级医院老年医疗设施,开设老年优先窗口、便民门诊。鼓励和扶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老年病房,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社区康复、慢性病等临床特色专科,支持民办医疗机构向护理型养老机构转型。优先对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责任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医养融合服务社区化。探索开展基于“互联网+”的穿戴式医疗设备远程医疗监护服务模式,为“医养结合”提供新路径。

  (五)统筹联动,促进卫计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1.推进卫生城市创建。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确保通过2016年度省级综合暗访评估。瑞安市、乐清市力争通过省级考核并向全国爱卫会推荐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永嘉县、文成县、平阳县、苍南县、泰顺县力争创成国家卫生县城。启动省、市级卫生乡镇创建15个。创成健康促进学校10家、健康促进医院10家、无烟单位50家。全市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94%。深入开展健康教育万人千场活动,人民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高。

  2.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深入实施疾控机构规范化建设,全年6个县(市、区)实现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目标,并建成一批省级免疫预防、传染病监测、卫生检验检测示范单位。争取市疾控中心网络实验室通过省级认证,县级疾控机构B类仪器设备配置率、A类检验项目开展率和通过计量认证项目数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实现疾控机构的装备水平和检测能力全省领先。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综合防控,实施“青艾工程”,启动中国盖茨基金结核病电子药盒CRT项目。强化各类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预警和现场调查处置,防患各类传染病疫情暴发。巩固省级慢病防治示范区成果,开展国家级示范创建。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机制,做好迎接全国考核准备。完成脑卒中高危人群复查项目6000例。窝沟封闭学校覆盖率和窝沟封闭率达到80%。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率达到1件/千人,力争风险监测评估、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与溯源分析能力处于省内领先水平。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均达60%以上。积极开展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和星级门诊创建,继续实施住院分娩补助、叶酸增补项目,扩大“两癌”检查范围。

  3.强化卫生应急和血液管理工作。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全市平均反应时间小于25分钟,现场应急处置率超过95%。启动卫生应急规范化医院建设。加快市级卫生应急基地建设。配合开展空中医疗救援。争取创建浙江区域卫生应急救援综合基地及国家区域卫生应急救援中心。健全H7N9、埃博拉出血热等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拓展无偿献血模式,县(市、区)献血率达到10/千人口。加快平阳血站和泰顺采供血点建设,做好区域血液核酸检测,持续提升血液安全。

  4.抓好依法行政和监督执法。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计划生育行政指导,优化计生行政管理、预防违法生育发生,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推进计生依法行政规范化示范乡镇(街道)创建活动。做好以执法信用信息、失信联合惩戒为重点的卫生计生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卫生计生监督体系,完善综合监督执法工作运行机制,探索实施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举措,全面推进现场智能移动执法。以护卫“健康温州”行动为载体,加大非法行医、计生违法案件、公共场所卫生、医疗机构等查处和监管力度,全市省级协管示范点创成率达60%;市建成区“四小行业”持证率达99%以上,“四小行业”卫生示范店达200家。

  5.深化宣传教育。打造全国领先“健康温州”宣传品牌,探索建立“健康温州”微矩阵,拓展完善“诊疗查询”等服务功能,力争“健康温州”微信排名继续稳居全国医疗卫生类领先地位,《健康温州》办报质量和水平居全省领先水平,努力办精《健康温州》、《卫计视点》专栏。继续组织新闻宣传培训,提升卫生计生宣传队伍水平。加强医德模范、最美护士、最美计生人等典型宣传工作,树立卫生计生系统良好形象。及时、妥善地做好突发舆情应对,消除负面影响,营造有利于卫生计生发展的舆论氛围。

  6.推进行风建设。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进一步深化廉政行风建设“1+8”文件,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持源头防控,建章立制,加强对权力运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完善阳光采购、临床用药监控、处方点评及医德医风考评管理机制,深化卫生计生服务示范窗口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万人评议活动,大力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从严查处红包、回扣、非法统方等行为,打造党风正、政风清、医风新的廉洁品牌。

  抄送:省卫生计生委,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办公室,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各医院,解放军118医院,市区各民营医院

  温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           2016年2月4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