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退出关怀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 >规划计划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15092/2019-00012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市卫健委
成文日期 2019-03-1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温州市2018年卫生健康工作总结和2019年卫生健康工作思路
时间: 2019-03-15 16:44:13 浏览次数: 281 来源: 市卫健委 点击: 281 字号:[ ]

2018年,我市卫生健康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全系统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奋力推进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和健康温州建设,持续深化综合医改先行先试,优化公共卫生健康服务,卫生健康事业赶超发展。

一、2018年卫生健康工作总结

(一)以狠抓项目学科为核心,大力推进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建设

一是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全市谋划179个医疗康养建设项目,总投资1433亿元。其中投资额1亿元以上133个项目被列为市重点康养建设项目,2018年计划投资121.46亿元,完成投资171亿元,完成率为140.8%。其中投资额排前五位的县(市、区)分别是瓯海区、龙湾区、洞头区、苍南县、乐清市。

二是学科建设全面提速。加快19个标志性医学中心和10个临床特色专科建设;首次获批2个国家级研究中心,建成2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全市医院综合能力和收治疑难病例水平稳步提高,DRG应用显示我市整体CMI值较上年增长,三级综合医院收治RW≥2疑难病例数较上年增加8624例,增长了32%。全市医院引进院士4人;入选“国千、万和省钱、万计划”17人,获评省高层次创新人才7名、省151人才5名。

三是产业平台加快建设。中国眼谷、中国科学院温州生材所、温州生命健康创新中心、瓯海生命健康小镇等项目顺利推进,复旦大学温州生命科学创新中心即将落地,完成投资8.58亿元。健康产业总产值达到746亿元,增加值达到271亿元。

四是医养结合稳步推进。实施“互联网+健康养老”示范项目试点。全市医疗机构老年康复护理型床位5393张,较试点前增加67.4%。全市在建和谋划社会办医项目16个,总投资40亿元。2018年计划投资6.32亿元,完成投资8.24亿元。

五是医疗设施逐步完善。全市卫生基建投资27.29亿元,新增床位3600张。市七医新院、苍南县人民医院、平阳县人民医院等工程建成投用,市妇女儿童医院正式开诊,温州老年病医院启动改扩建。三千数全省综合排名实现大跨越,2017年千人床位数综合排名从第9名上升到第4名,千人医生数综合排名从第10名上升到第5名,千人护士数综合排名从第10名上升到第2名。

(二)以构筑全面健康为目标,稳步开展健康温州建设

一是体制机制构架基本建立。完善健康温州指标、政策、工作和评价四大体系,出台健康温州2030行动纲要及其考核办法。温州两次自评分均达健康浙江考核优秀。

二是健康服务明显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率达96.2%,超过省定标准。建成81个“互联网+流动医院”;完成首批19个市级基层特色科室建设;改造提升200个中心村卫生计生室(站)。做实签约服务,全市家庭医生签约率达38.03%,重点人群签约率达74.18%;率先全省完成11.14万名低收入农户签约。

三是健康素养不断提升。组织2个县城、31个乡镇、36个社区开展健康示范建设。创成省级健康促进医院8家、市级健康促进医院54家。温州获全省首届健康家庭比赛第一名。开展健康素养讲座“五进”活动,举办健康讲座3609场,受益20.52万人次,居民健康整体素养达21.6%。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80.81岁。

四是健康环境持续改善。温州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启动5个国卫县城复评;省级卫生乡镇达90%,市级卫生乡镇达100%,创成省级卫生村727个,质和量居全省第一;创成市级卫生村580个。完成16124座农村户厕改造提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36%;农村水质合格率达84.26%。

(三)以增进群众健康福祉为宗旨,持续推进综合医改先行先试

一是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实施编制员额备案制和薪酬制度改革,10家医院完成章程制定。完成首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112个病种实行单病种付费改革。全市建立DRG平台,38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和8家民营医院开展DRGs数据上传应用,数据入组率达99.5%以上。全市公立医院(含省级)医疗总收入214亿元,较上年增23.8亿元,增幅达12.5%;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增幅分别为5.7% 、4.52%。2017年考核评估列全省第四。市级医院成立4个院士工作站。

二是医共体建设有序展开。瑞安市试点工作通过了省级评估,受到了省委、省政府肯定;7个县(市)完成方案制订。全市建成医联体19个,覆盖186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省市级医院牵头组建城市医疗集团6个、专科联盟4个,并面向基层和边远地区开展远程医疗协作。省市县三级医院医生在基层服务 6.5万天,门诊45万人次,县域就诊率达 88.51%。

三是卫生“跑改”全省领先。全省看病少排队等十大项目24个重点指标最新通报排名,温州8个指标满分,12个指标列全省第一,综合排名稳居前三。智慧健康便民惠民,建成全省最大规模医学影像云平台,受到成岳冲副省长和姚高员市长肯定批示;省市县三级医院门诊帐户实现市民卡通用,得到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创新“专号”下沉模式,611.3万个“专号”滚动投放供241家基层机构医生预约。10家省市级医院启用人脸识别功能;实施人工智能全科辅助诊断、脱卡支付、慢病药品第三方配送、母子健康“智汇妇幼e+”等服务。全市门诊智慧结算率达87.16%,病房智慧结算率达72.88%,智慧检查预约率达91.52%,二甲以上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智慧药房、胸痛等“五大中心”创建率达100%。

四是中医药事业稳步发展。全市97.5%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基层中医药服务量占30.53%。145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中医馆。首次入选省级国医名师1名,新增省级名中医5名、省级基层名中医7名。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永嘉县、泰顺县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南塘中医药特色街区正式开街。

(四)以提升公众健康水平为导向,切实增强公共卫生健康服务能力

一是疾病防控能力稳步提升。全市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163/10万,远低于全省193/10万平均水平;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项目新增208项,疾控综合能力考核居全省第二。强化疫苗管理和接种服务,全市基础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青爱”基地建设实现全覆盖。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全省第三。率先全省建立市级电子健康档案质控系统。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任务超额完成。免费为75067名学龄儿童实施窝沟封闭,完成率为107.24%。

二是监督执法和应急能力不断增强。推行综合监督执法新模式,“双随机、一公开”国家和省级任务完成率达100%。从严查处无证行医场所189处,监督检查公共场所卫生7456户次。推进浙南卫生应急保障基地建设,妥善处置15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市“120”急救出车10.99万次,同比增长6.18 % ,救治患者9.19万人次,同比增长7%。全市无偿献血9.8万人次,同比增长3.1%;临床供血总量31.61万单位,同比增长4.46%,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我市连续12年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称号。

三是全面两孩政策有序实施。两孩生育率明显提高,从“十二五”末0.5升到0.79。加大性别比综合治理,当年户籍出生人口性别比110.14,同比下降0.76个比值。全市创成151个计生优质服务乡镇,创建率达81.6%;开展新家庭计划项目18816场,惠及96.3万人。组织青春健康教育培训1289场,受益11.8万人次;建成亲青服务中心(站)12个;帮扶困难计生家庭2968户。

四是妇幼健康工作持续加强。推进县级妇幼机构标准化建设,平阳县已落实新址,泰顺县、文成县已启动建设。全市县级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实现全覆盖,孕产妇死亡率为2.89/10万,婴幼儿死亡率为1.8‰,同比明显下降。公共场所和用工单位母婴设施配置率达88.96%,母子健康手册APP注册达11万人。全市婚检率为91.68%,城乡妇女免费“两癌”检查35.7万例,完成率达142.8%;叶酸增补5.95万人,完成率达141.97%。

(五)以加强党的领导为保障,构建良好卫生健康政治生态

一是政治思想建设全面加强。以“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护健康”学习教育为主线,开展“弘扬红船精神、争当时代先锋” 等主题党日和“五看五是否”政治对标行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化“三亮一树”活动,党员线上测试参与率98.7%,通过率96.9%。

二是医院党建工作率先推进。坚持红色引领,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在全省实现三个“率先”,即率先召开党建工作现场会、率先出台实施意见和任务清单、率先完成市级医院党委书记、院长集中调整。浙江日报、“健康浙江”专题报道了我市红色领航“厚德精医”行动,市委常委、组织部马永良部长专门予以肯定批示。

三是基层组织力显著提升。大力实施“四化”党支部创建提升工程,创成“四化”党支部59个,创建率达86%;创成两个市级示范党支部。强化新时代党员队伍建设,组建温州市卫计志愿者服务总队,开展“瓯江红”党群服务中心党代表工作室常态化义诊、大型名医进社区、“红七月”服务等活动,擦亮“情系百姓健康,满意卫生计生”党建服务品牌。

四是行业作风明显转变。开展“清廉医院”建设,制定实施意见,着力打造党风清正、院风清朗、医风清新的“清廉医院”新形象。实施“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加强重点领域整治,狠抓“九不准”制度落实,省市级医院拒收“红包、回扣”1536人次175万元。加大执纪审查和问责力度,全系统查办违法违纪案件40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7人。抓好“万人双评议”工作,市级卫生审批窗口连续两年获市“十大满意窗口”。群众对医院满意度达97%,同比提升2个百分比。

二、2019年卫生健康工作思路

2019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省卫健委中心工作,聚焦健康温州和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建设,持续加快卫生健康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力推进深化综合医改,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全周期保障新时代人民健康。

一、大手笔推进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建设

1.推进医药科技创新。主动对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加快中国眼谷、温州瓯海生命健康小镇、温州生命健康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复旦大学温州生命科学创新中心等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国眼谷入驻企业(院所)30家。加强校地合作,依托温州医科大学等本土高校,发挥国家级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作用,推进医学科学原创性研究,实现技术成果转化3-5项。

2.加快健康产业发展。加快生物医药器械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支持先进医疗器械、基因药物、医疗康复辅助器具、高端新型医用耗材研发,推动医疗器械行业向数字化、高端化发展,谋划建设温州精准医疗与体外诊断产业园。重点推进洞头诚意药业健康产业园、贝普医疗科技等15个以上生物医药器械产业项目建设,鼓励铁皮石斛、温郁金等道地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发展。开发多样化中医药养生、森林康养、户外休闲运动等特色康养产品。

3.加快康养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深入实施《温州建设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温委办发〔2018〕26号),并在此基础上深度谋划一批新的重点建设项目。努力推进100个以上医疗康养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30亿元以上,争取完成投资150亿元,力争有一批项目投用、一批项目展示形象、一批项目完成前期。

4.建设浙南“医学高峰”。打造一批一流医院、学科、团队。支持温医大附一院、附二院和眼视光医院,争取多学科达国内一流水平。以第四周期医院等级评审为抓手,确保现有三甲医院通过三甲复评,支持市七医、瑞安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对标国家和省医疗中心、临床重点专科等标准,创成3-5个标志性医学中心、3-4个特色品牌学科,争取获评1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和1-2个省级临床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启动市级医院学科建设“双倍增”三年行动计划,建成院士工作站达5个、市级品牌学科达7个。推动各地启动“320”学科建设计划,遴选建设重点学科20个。引进国家或省级领军人才3-5名,培养或引进高级职称人才200名、博士和博士后20名以上。

5.打造社会办医升级版。依托“两个健康”先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的政策支持,尽快修订出台社会办医扶持政策,打造3-5个社会力量办医示范标杆项目。坚持招大引强,重点支持社会办量举办全科医学、康复、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办医机构瞄准医疗前沿,提供以先进医疗技术为特色的精准医疗、个性化医疗服务。探索公立医院与社会力量办医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支持社会力量在后勤服务、消毒供应等方面为公立医院提供服务,引导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医疗联合体建设。加快温州老年病医院、童乐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温州和平国际医院等项目投用。全市新增床位1000张,引资10亿元。

6.深化融合互动发展。推进医养融合,加强“互联网+”医养结合工作,加快安宁疗护试点;建制乡镇卫生院100%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100%养老(敬老)院、70%社区居家养老机构签订协议;完善老年人服务体系,提升老龄健康服务水平。推进医卫融合,探索医卫融合“大健康”模式,促进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深度融合。

二、高水平加快健康温州建设

7.实施系列健康工程。巩固提升国卫创建成果。市本级做好省级综合评估并启动复评迎检工作;乐清市、瑞安市启动国卫复评;其他5个县做好迎接省级评估和国家抽查等工作。推进卫生创建。创成国卫乡镇20个、省卫乡镇10个,以及省市级卫生村各 50个。强化病媒生物防制管理,规范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9.7%。实施“五五”健康工程,即三年启动五个健康县城、50个健康乡镇、500个健康村、500个健康单位、50000个健康家庭建设。加快瑞安市、泰顺县健康县城示范建设,创建健康促进医院20家,健康促进学校覆盖率达55%。

8.持续优化健康服务。完善组织机构制度,强化“健康办”建设,落实考核责任担当,发挥统筹协调职能,全面争取健康浙江考核优秀。实施健康教育“百千万”工程,即组织百名医学专家进千村(居)、开展万场健康讲座、受益十万户、覆盖百万居民。开展健康进家庭、学校、社区、机关、企业“五进”活动,力争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至13.10%,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4%。强化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新增规范化公共场所母婴设施200家,母婴设施配置率达90%以上;千名儿童床位达1.67张;千名老人医疗机构康复护理床位达4张。

三、聚合力持续深化综合医改

9.推进县域医共体改革。7个县(市)2月底前召开医共体建设动员大会,6月底前出台主要配套政策,12月底全市初步构建具有温州特色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指导和推动各地制定并落实“三张权责清单”,理顺县域医共体管理体制和治理结构。完善县域医共体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各医共体实行全员岗位管理, 制定统一的岗位设置方案;落实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结余留用、超支分担机制。制定县乡两级疾病诊疗目录和转诊办法,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持续打造“双下沉、两提升”升级版,实施县级强院建设,支持县级医院合理配置大型医用设备,60%医共体牵头单位达县级强院标准。全面推行专项补助与付费购买相结合、资金补偿与服务绩效相挂钩的基层补偿新机制,年底前全市实现全覆盖。

10.深化卫生健康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坚持以便捷高效为目的、以流程改造为核心、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强智慧监管体系建设,构建事前管标准、事中管检查、事后管处罚、信用管终身的监管体系。深化拓展医疗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紧盯群众看病就医的“关键小事”,逐步将改革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实现提质扩面增效。做实做细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十大举措,进一步推广“网上看慢病”、“刷脸进医院”、“检查不重复”等便民惠民系列新措施。推动服务流程改造,围绕挂号、就诊、付费、住院等就医环节,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三个一”(一窗办理、一站服务、一章管理)服务。

11.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调整市医改领导小组,履行秘书处职责。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市所有二甲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完成章程制定。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充分运用DGR工具开展医疗费用和绩效监测评价,全面落实检查检验互认共享制度。落实首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和绩效考核,合理提升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建立完善与医保部门协商、谈判机制,加快DRG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药品耗材流通领域改革;强化公立医院综合监管。

12.狠抓医疗服务质量安全。发挥市、县质控中心作用,持续开展医疗质量提升年行动,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医疗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模式,开展基层社区特色优质护理服务。深化“平安医院”创建,加强与公安等部门联动,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责任处室:医政医管处)

13.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实施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档升级三年行动计划,80%中心镇卫生院达二乙以上医院服务能力,建成基层特色科室(专科)15个以上。新改扩建乡镇街道卫生院25个,完成鹿城、平阳等地7个乡镇街道卫生院“清零行动”,新增流动社区卫生服务站60个,改造提升212个村卫生计生室(站),全市基层就诊率提高3个百分点。扩大全科医师队伍,实施温州-嘉定全科医生进修培训合作项目,选派50名骨干全科医生到上海进修,年底前每万户籍人口全科医生达3.5人以上。

14. 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县域医共体背景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融合工作,引导各地优化签约服务流程和签约工作室改造,力争建成2000支以上“全专融合型”家庭医生团队,农村地区低收入农户签约15万人以上。出台温州市家庭病床服务规范(试行)等政策。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扩面、提质、增效,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向健康管理转型。推广慢性病连续处方和第三方配送试点。(责任处室:基妇处)

15.促进卫生健康数字化转型。实施智慧医院上云三年行动计划。建成“一站式”医疗健康互联网门户,实现提供卫生健康在线服务,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建成互联网医院。推广居民电子健康卡,推进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电子病历等级和互联互通成熟度评测达标,电子病历跨院共享、电子票据系统和影像云平台实现全覆盖。加强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各县(市)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区域HIS、LIS、影像、体检等系统集约化建设。引导和支持医疗机构创新应用智慧医疗,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影像传输、人脸识别等技术提升服务效率,智慧医疗覆盖率达95%。

四、高效率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16.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市疾控中心与上级疾控机构、高等院校科研协作,实验室检测能力维持省内领先水平。推进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控,强化疫苗管理和接种服务。巩固“青爱工程”成果,艾滋病检测人数占当地常住人口17%以上。深化结核病医防整合,结核病综合防控指标处省内领先水平。抓好慢性病综合管理,完成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综合干预项目6000例任务。六大类严重精神障碍发现率达4.6‰,规范管理率达90%。实施“明眸皓齿”工程,完成学龄儿童窝沟封闭7万例。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率达1件/千人口。推进职业健康分类分级管理,健全职业病危害联合防治机制。

17.增强卫生应急保障能力。巩固卫生应急规范化医院建设成果,推进县域卫生应急体系和应急预警监测体系建设,狠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加强院前急救工作,全市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院前急救质控指标达标率≥80%。加快医疗机构卒中、胸痛、创伤等中心建设,提升县级医院急危重症综合救治能力。加快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强化临床用血管理,保障用血安全。

18.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推进县级妇幼健康机构标准化建设,乐清市、瑞安市、永嘉县、苍南县等地加快等级创建步伐。强化市、县两级孕产妇和新生儿危重救治中心建设。完善母子健康手册、基层首诊建册、高危分级诊疗、儿童早期发展促进等模式。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优化产前筛查(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等服务体系,完成省政府民生实事新生儿可疑患儿心脏超声检查项目任务。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人群覆盖率达90%以上;强化免费避孕药具管理,育龄人群药具获得率达90%以上。全市完成免费“两癌”检查31.8万例;推进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国家试点,孕产妇孕早期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达80%。

19.促进人口监测和家庭发展。深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加强出生人口监测预警工作,全市生孕信息监测到位率达90%以上。推进性别比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0.5个比值。全市计生奖扶、特扶对象资格确认准确率、及时率达100%;计生特殊家庭责任医生签约率达100%;乡镇街道新家庭计划项目覆盖社区(村居)达80%。新建30家流动人口计生协,创建12个县级流动人口计生协示范点,帮扶计生困难家庭1500户;扩大青春健康教育覆盖面,提高“三优”品牌社会知晓率和群众参与度。

20.强化卫生监督执法。抓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开展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应用、医师多点执业、抗(抑)菌制剂生产使用、放射诊疗防护等专项整治。延伸卫生监督执法触角,对公立、民办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执业实行同行业同监管,探索互联网医疗、网约护士等新业态监督执法。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管,一级以上(含)医院和疾控、采供血机构全部纳入分类监督综合评价范围。加大非法行医打击力度,保持无证行医案件查处率、涉嫌非法行医罪案件移送率均达100%。利用大数据开展精准执法、非现场执法,启用市级执法全过程记录系统平台。推动各地落实卫生监督执法属地管理职责。2家以上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参与全省卫生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评估。

五、严要求加强新时代卫生健康系统党的建设

21.落实党对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全系统党建工作领导体制。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共同守护卫生健康系统意识形态领域。

22.全面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推进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突出党委领导地位,贯彻落实市委组织部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实施意见精神。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明确公立医院党委会议事规则,完善公立医院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和医院职工建议机制。对各地公立医院党建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实行全面督查、排名通报。

23.夯实党建基层基础。实施“四化”支部建设提升工程,全系统“四化”党支部创建率达90%,创建15个以上示范党支部。优先发展高知群体入党,打造具有卫生健康行业特色的党建工作和红色文化。探索县域医共体党建新模式,各医共体要建立院级党组织,实行党委(总支)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24.全面开展“清廉医院”建设。层层压实医院党组织履行“清廉医院”建设主体责任和医院纪检监察机构监督责任。推动监察监督触角向基层延伸、监察职能向基层拓展,聘任网格监察员98人,探索开展对医院行使公权力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持续纠正“四风”,做好“万人双评议”活动,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六、强担当统筹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25.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推进省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抓好高层次人才、中青年临床中医药骨干培养。提升基层中医服务能力,75%以上乡镇卫生院和9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中医综合服务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医师占同类医疗机构医师比例不低于17%,千人中医医师达0.4人以上。推进南塘中医药特色街区建设,不断提升街区知名度。

26.抓好基本项目建设。全市新增公办医院床位2350张。温医大附二院、口腔医院瑶溪院区工程完成基本建设,加快温州老年医院改扩建工程等在建项目,做好市中心医院(肿瘤院区)改扩建工程前期项目。加快县级项目建设,洞头区中医院、瓯江口医院工程建成投用;永嘉县、乐清市、平阳县、文成县、泰顺县等地新建或改扩建工程加快建设。完成温州卫投集团撤销清算处置工作。

27.强化舆论宣传引导。围绕健康温州、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县域医共体建设等中心工作,通过新闻发布、集体采访、个别约访、政策解读、媒体专栏等形式,讲出卫生健康好故事,唱响卫生健康好声音。发挥“兰小草”等典型示范效应,弘扬卫生健康职业精神,传播卫生健康正能量。

28.统筹做好其它工作。稳妥做好机构改革,确保人员队伍平稳过渡。加强人才保障,做好人才服务,继续开展“温州名医”等评选活动。深化拓展对外交流合作,持续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创新干部保健工作,实现健康管理服务全覆盖。加强信访、安全生产、综治维稳和消防工作。继续做好政务公开、保密等工作,推动卫生健康事业持续协调发展。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主办单位:温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邮编:325000 网站标识码:3303000039号
地址:温州市市府路490号市行政大楼18号楼 6、7、14楼 备案编号:浙ICP备13024831号-4 技术支持:温州瑞星科技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853号

该链接属站外链接,将无法使用辅助浏览工具! 是否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