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15092/2020-00011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市卫生健康委 |
成文日期 | 2020-02-2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温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思路 | ||||||
|
||||||
一、2019年工作总结 2019年,全市卫健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奋战1161、奋进2019”工作主题主线和省卫健委“1+5”改革发展攻坚战提档升级要求,坚持改革破题、创新开路,在赶超跨越的高标准中加压奋进,推动全市卫健工作加速迈上新台阶,取得显著成效。 (一)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生命健康产业快速壮大,君康健康、医学研究创新中心、青山体检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全市超额完成康养项目投资178亿元,中国眼谷超计划签约和入驻企业41家,参与举办“2019世界青年科学家(温州)峰会”8个分论坛,跟进上海大学合作项目,就共建医工结合温州研究院签订战略框架协议。浙南医学高峰加快形成,附属眼视光医院获批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入选浙江省十大医学重点培育专科,温医大附属一院呼吸介入科获省级重点实验室,另有2个专业入选省级重大疾病诊治技术研究中心。高血压专病华东中心落户温州。加快融入长三角,建立合作专科44个,名医(院士)工作室16个。全市共培养国务院特贴2人,引进国家和省千万人才7人,本土产生第一位生命健康方向院士。社会办医活力加速释放,出台社会办医20条新政,扶持力度为全省最大。打造社会办医示范项目5个,全市在建社会办医项目19个,完成投资6.6亿元。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全市88.71%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5.83%的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馆,98.3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多种中医非药物疗法。 (二)加快均衡发展,基层基础持续夯实。县域医共体建设有力推进,全省率先建成19个县域医共体,实现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全覆盖,瑞安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洞头、苍南打造全省示范。县域就诊率平均增幅达5.14%,基层就诊率全省并列第一。基层标准化建设全面加强,启动实施基层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共投入基本建设16.21亿元,其中县级及以上医院7.76亿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45亿元,新改扩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38家,改造提升村卫生计生室216个,新增流动社区卫生服务车64辆。基层服务模式不断优化,全省首推“全专融合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建设,组建队伍2107支,建立基层健康管理服务基地13个、基层健康管理服务点91个,完成15.6万低收入农户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签约覆盖率达到39.16%,其中重点人群覆盖率超过71.18%。探索开展慢病医防融合试点,基层糖尿病防治项目通过全国唯一专项评估。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全国示范。 (三)深化改革攻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出新速度,卫生健康政务服务“掌上办”、民生服务“网上办”、“一证通办”率均达100%,推行刷脸就医、医后付,完成“出生一件事”“用血报销不用跑”“急救更快速”等10项改革,省《领跑者》2次专刊推广,检查数据“云上跑”入选全省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十佳案例。市级医院高峰排队平均时间2.42分钟,县级医院排队平均时间2.46分钟。全市门诊和病房智慧结算率分别达到72.32%、69.17%。卫生健康数字化转型转出新动能,建成国内规模最大医学影像云平台,实现检验检查互通,获国家健康惠民优秀案例。推进“两卡融合、一网通办”工作,电子健康卡开卡量超197万张。全市三级医院完成省互联网医院平台入驻,县级医共体牵头医院均已完成互联网医院创建。省智慧健康示范项目通过初验收。启动5G云诊疗平台建设,开创智慧医疗新模式。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改出新效益,公立医院医疗门急诊和出院均次费用分别增长2.61%、1.22%,均在增长控制线以下。完成新一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实施编制员额备案制和薪酬制度改革。在全市161家有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全面推行以DRG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推进顺利,各县(市、区)均已建成专项补助与付费购买相结合、资金补偿与服务绩效相挂钩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新机制。 (四)增进民生福祉,健康红利持续释放。民生实事项目高效落实,在全国率先实施“明眸皓齿”工程,完成窝沟封闭8.15万例,获评市优秀民生实事第一、全省卫健十大影响力工作。建设规范化母婴室203处,先天性心脏病筛查3.23万例,均超额完成目标。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成全国示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评价全省第一。重点人群服务不断优化,获批国家第二批安宁疗护服务试点,千名老人康复护理床位4.25张,人均预期寿命预计81.33岁。孕产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位稳定,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获全省综合第一。卫生应急和综合保障坚决有力,打赢了超强台风和登革热防控攻坚战,高质量完成世界青年科学家(温州)峰会等医疗卫生保障任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现“零发生”。全市取缔无证诊所147户次,移送公安11宗。健康促进行动强势挺进,健康温州建设工作机制基本建立,十二大行动稳步实施。巩固国卫创建成果,114个省级卫生乡镇实现全覆盖,病媒生物密度得到有效控制。启动实施“五五健康基础工程”、健康教育“百千万”工程和健康素养进农村文化礼堂等活动,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5.76%,比上年提升2.39%。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市中心医院肿瘤院区配套工程、温州老年病医院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市六医二期前期正式启动,市中医院景山院区硬件设施改造工程立项,全市新建床位2350张,儿童床位数增长35%。全科医生数同比上年提高15.43%。 (五)突出从严从实,党的建设持续加强。医院党建扎实推进,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全省率先全面落地,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党建全面融入现代医院管理,先后2次在全省交流经验。持续推进红色领航“厚德精医”行动,开展名医义诊进社区、进机关等活动,卫健优秀事迹入选主题教育报告团2个,获省慈善大奖2个。行业环境有效改善,“清廉医院”建设深入推进,集中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建立完善所有公职人员网格化监督管理模式,实施定期廉政巡察,大力推进“九不准”专项整治,全市共退还(上交)红包230万元。尊医重卫氛围浓厚,组织开展“最美医生护士”评选表彰、“医声医事”系列报道和瓯剧《兰小草》展演等活动,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卫生健康成就宣传,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持续攀升。 二、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突出“奋战1161,奋进2020”年度工作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深化“1+5”改革发展攻坚战为重点,坚决守好“一道防线”,着力推进“三大攻坚”,奋力实现“六大突破”,切实强化“三大保障”,全力以赴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加快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确保“十三五”卫生健康事业规划圆满收官,为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健康支撑。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守好“一道防线”,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 1.强化疫情监测预警处置。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两手硬、两战赢”总体部署,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和“三强两促”专项行动,常态化推进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严格落实疫情监测、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密切接触者管理等措施,规范开展实验室检测工作。加强疫情形势分析研判,及时提出防控策略和措施建议。高度关注医务人员、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和车站、机场、学校等重点场所的健康监测和健康教育,加强指导检查,确保落实各项政策和措施。 2.全力做好医疗救治。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强化发热门诊管理,及时筛查发现患者。坚持“四集中”原则,全力以赴开展病例救治,实行一人一案、分类救治、中西医综合施治,确保患者病情早期得到有效遏制。严格出院患者管理,落实居家隔离、健康随访、康复治疗等接续服务。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管理,加强个人防护,引导群众有序就医,避免院内感染发生。落实一线医务人员关爱措施,做好援鄂医疗队工作。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加强境外来温人员管理服务,依托互联网平台,指导温州在外华人华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3.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治、联防联控,着力补短板、强弱项、织网底、促协同,加快推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改革,编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推动疾病预防控制、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院前急救保障、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应急医疗求助、应急物资保障“五大能力”全面提升,统筹各类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和基地建设,切实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实现科学应对、快速反应、高效运转。 (二)推进“三大攻坚”,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 4.全方位提升健康温州共建共享水平。推动构建“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制度体系,健全健康温州指标体系,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开展重点任务落实情况专项督查和评估。启动实施健康温州行动,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深入推进“15+X”专项行动,鼓励各地选取单个专项行动进行重点突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推进“五五健康基础工程”建设,计划建设健康县城2个、健康乡镇20个、健康村150个、健康单位150个、健康家庭15000户,健康促进县(区)1个。开展健康素养进文化礼堂活动,覆盖至全市70%的文化礼堂。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市本级、乐清、瑞安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提高病媒生物控制水平,市区通过C级确认。 5.大力推进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培育高能级创新平台,完成百个康养项目百亿投资计划,加快中国眼谷、基因药谷、君康健康等产业平台建设。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进医疗机构间的合作交流,推动与上海大学合作项目落地。全力打造浙南医学高峰,对标行业一流水平,加快省级区域医疗分中心和临床重点学科建设,打造区域标志性医学中心。实施市属医院“十大品牌”学科建设,加强人才梯队培养、学科辐射带动,推广国际前沿智能医疗装备和技术应用,争取全市所有三甲医院复评全面通过。继续深化社会办医改革,推动社会办医20条新政落地,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6月底前开展县(市)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医共体建设试点,培育打造社会办医特色专科示范医院。 6.深化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做深做实县域医共体内涵建设,深化“医防融合”,强化“两员一团队一中心建设”,推进财政补偿、人事薪酬、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地,构建“一家人、一盘棋、一本账”的服务新体系。推进基层卫生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基本建设投资11.48亿元,做好57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改造,实现60%以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国家服务能力评价标准,基层就诊率提高到65%,县域就诊率提高1%。推进温州-嘉定全科骨干医生进修合作,力争每万户籍人口全科医生数达3.8名以上,完成“十三五”规划千人医生数、千人护士数任务目标。实施新一轮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工程,加大基层医务人员培养力度,定向培养基层医生150人以上。深入推进巡回医疗项目,切实解决偏远地区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加快推进城市医联体国家试点建设,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温州经验”。 (三)奋力实现“六大突破”,推动竞争力稳步提升 7.推进重点领域深化改革。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卫生健康领域“放管服”改革,继续优化审批方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材料再精简率和提速增效率均达50%以上,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巩固深化医疗卫生服务20项举措,积极向基层和公共卫生机构延伸拓展,逐步实现全覆盖。全市三甲综合医院日间手术比例提升至20%左右,术种达到200个以上,检查检验结果电子化推送实现100%全覆盖。推动院中服务向院前院后“两端”拓展,推出一批解决群众看病“停车难”“就餐难”“接送难”等创新服务新举措,打造温州卫生健康“最多跑一次”改革升级版。 加快卫生健康数字化转型。推进人工智能和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在基层医院试点应用全科、肺部、宫颈、消化等专科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创建医疗人工智能示范基地。实施“智慧医院上云”行动计划,加快5G云诊疗平台建设,拓展“城市大脑”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场景应用。推动互联网医院向基层延伸,接入医院20家。丰富拓展“健康码”运用,深化“两卡融合、一网通办”项目,全市电子健康医保卡申领量达100万张以上。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试点应用健康大数据在临床决策、公众健康、医学研发等方面应用,开展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示范中心城市试点建设。 全面推进深化综合医改。持续强化“三医”联动和“六医”统筹,协调推进DRG支付方式改革,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强化公立医院激励约束机制,市级、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总费用增幅分别控制在7%和10%以下,门急诊和住院均次费用增幅控制在5%以下,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力争达到32%以上。在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和11个县(市、区)人民医院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推动公立医院从“效率、扩张”向“规范、提高”转变。狠抓医疗质量管理,筑牢医疗安全底线。 8.推进重点民生实事项目。高质量完成省政府民生实事,开展高危人群大肠癌筛查1.35万例,对重点人群(70岁以上)开展流感免疫自愿免费接种10万例。实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项目,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50家以上,新增托位1250个以上,至少培育2家以上省级示范单位,并建设一批管理规范、服务模式可复制的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县(市、区)和示范单位;支持瓯海区申报开展全国普惠性托育服务试点。实施“明眸皓齿”工程,计划完成窝沟封闭7万例,龋齿率下降1%,在数据普查、机制建设、标准制定等方面形成可复制推广龋齿防控“温州经验”。 9.推进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推进国家第二批安宁疗护服务试点,加强老年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老年健康服务机构、科室和病区(病床)建设,全市每千名老人康复护理床位4张以上,每个县(市、区)至少有一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项目,抓好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和分类管理,实施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筛查和健康指导,实施老年心理关爱项目,深化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乡镇(街道)医疗卫生机构医养结合信息化平台覆盖率达80%,着力提升老龄健康服务水平。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会诊、转诊网络,推动重症出生缺陷筛查诊治一体化;积极推动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消除项目,瓯海区要达到试点工作目标,其他县(市、区)争取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消除母婴传播认证要求。提升人口家庭发展工作水平,完善按政策生育的制度体系,2020年全市新建规范化母婴设施100家,母婴设施配置率达到100%。健全人口监测网络,依法落实计生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加大计生特殊家庭关怀力度,促进计划生育家庭发展。 10.推进重点疾病防控管理。强化疾病及相关健康危险因素监测、检查、评估、预警工作。以艾滋病、结核病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登革热为重点,落实重大传染病防控策略。强化疫苗管理和接种服务,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巩固在90%以上。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推进疾病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和救治救助措施。积极开展饮用水水质、空气污染(雾霾)、学生近视等健康影响因素监测,推进全市控烟工作,强化无烟机关等无烟环境建设。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实施尘肺病防治专项行动。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市、县级分别达到省定参考品目100%、90%。 11.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土地和资金等要素支持,持续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全面建立医疗卫生事业重点工程项目储备库。启动市第六人民医院(市传染病医院)扩建、浙南公共卫生紧急医疗救援基地(国家区域性综合紧急医学救援浙南基地)建设、市中心医院双屿院区改扩建、市疾控中心实验大楼建设、经开区公立综合医院建设等工程,加快谋划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应急综合楼(滨江院区)建设、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病院)新院区扩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二医儿童传染病楼扩建、市人民医院(市妇女儿童医院)妇女儿童感染诊治中心建设等工程。加快推进“六重”清单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启动实施县级医院(公卫)建设项目25个。 12.推进相关重点专项工作。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继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9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5%以上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馆,苍南县、文成县力争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评审。落实“十百千”人才工程,强化中医药人才培养。争取10个以上项目纳入省中医药科技推广计划。支持中医药特色街区建设。促进中医药科技和文化发展。 攻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国家标准以上。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到2020年底,所有县(市、区)实现数字化绩效评价和购买费用结算。全面推广按标化工作当量实施绩效考核评估模式,合理分配乡村两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比例,多渠道提高乡村医生待遇水平。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0%以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指标符合省级评价要求。推广实施“10+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包,推进“互联网+签约服务”,巩固家庭医生签约覆盖面,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签约服务率达到 40% 以上,老年人、慢性病病人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达 70% 以上。 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等工作。围绕“十四五”重大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形成工作成果,科学编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认真落实对口支援和健康扶贫任务,筑牢“乡村振兴”健康网底。切实加强医疗垃圾规范化处置,注重源头减量、正确分类、依法回收,防止对人群和环境造成危害。提升干部保健工作水平,圆满完成各项重大医疗保障任务。抓好综治维稳、平安创建、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工作,推进政务公开,强化信访和保密工作,不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持续协调发展。 (四)切实强化“三个保障”,提高现代化治理能力 13.增强卫生应急保障能力。加快市县两级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实验室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能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预检分诊、发热门诊、传染院区(病区、病房)等建设。巩固卫生应急规范化医院建设成果,提升基层卫生应急管理水平。深入开展三位一体快速救援,提升卫生应急实战应急能力。持续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完善急救站点布局,加强院前院内信息互联互通,推广应用5G救护车。加快建设胸痛中心等五大中心,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力度,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14.加强卫生健康法治建设。落实法治政府建设有关要求,确保实现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和重大合同合法性审核、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100%覆盖。加强行业普法工作,提升全民卫生健康法律法规知晓度。积极推进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改革,落实和完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包容式审慎监管机制,开展民营医院多元化监管试点,持续推进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和“智慧卫监”平台建设。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深化落实医疗卫生、公共卫生、职业卫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严肃查处卫生健康相关违法行为。 15.提升行业党建引领能力。全面加强新时代公立医院党的建设,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探索县域医共体党建新模式,推动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全面改革、全面过硬。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推广支部建在科室做法,推进工作内容、活动、载体和方式方法创新。持续深化红色领航“厚德精医”行动,打造一批党建特色品牌。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人才培养吸引流动和激励保障机制,搭建干事创业平台。深入推进“清廉医院”建设,创新完善监管机制,大力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对违规违纪行为“零容忍”,动真碰硬、形成震慑。强化党管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宣传平台,加强行业先进典型选树和宣传,特别是深入挖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医务人员的先进事迹,推进健康文化建设,弘扬卫生健康新风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