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妇幼动态
【2021,防诈第一】警惕!新型诈骗手段多!
时间:2021-04-22 16:02:14 来源:网络 点击: 字号:[ ]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电子支付的普及和推广,在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新型网络诈骗手段也层出不穷。下面将介绍几个新型诈骗的案例。

01

购买“高收益”产品,反遭受巨额损失

张先生通过网页广告链接到A理财网站,发现有大量高收益理财产品,并被其中一款保证每天按投资额5%-10%返利的理财产品所吸引,遂向在线销售人员咨询。销售人员自称B银行客户经理,并通过该行官方客服电话95XXX向张先生介绍该产品,不仅安全可靠,而且收益很高。张先生按其指导在A理财网站注册并使用U盾购买了20万元理财产品。两天后,张先生因未如期收到产品收益,再登录A理财网站时发现已关闭。张先生意识到被骗,登录网上银行查账后又发现,两天前购买理财产品一个小时后,支付理财产品款项的银行卡内剩余的50万元被全部转出。

公安机关调查认定:A理财网站属于非法虚假理财网站;B银行未发行过上述理财产品;销售人员使用的B银行95XXX客服电话,是使用改号软件伪装的;张先生在该网站注册购买理财产品时,输入了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手机号、CVV码等信息,不法分子则利用这些信息冒充张先生开通快捷支付业务,并通过快捷支付成功盗转了账户内的资金。

02

民警发“通缉令”,交钱消灾被骗

3月5日,家住苏州市吴中区的唐女士接到自称是四川绵阳的派出所民警的电话,称“警方”在开展“断卡”专项行动过程中查到唐女士的身份信息在工商银行北京市沙河支行办理了一张银行卡,里面涉及金额200万余元,与北京的一起诈骗案有关,需要唐女士去北京接受调查。

唐女士表示人在苏州,去不了。“民警”称远程制作笔录,但前提是要在安静的环境下,不能有声音。对方还说因为涉及的案件重大,不能跟任何人讲。

随后,对方把电话转接给了北京市公安局的“警官”,他们给了唐女士一个网址,称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网址。唐女士按对方要求进入网站点击页面的犯罪通缉追查系统后,输入了本人的身份证号码,随即就显示出一张唐女士名字和身份的“通缉令”。

骗取唐女士的信任后,对方以办案为由,要求她添加一名负责此案的“张科长”的QQ。“张科长”又要求唐女士找一安静地方进行视频笔录等一系列操作,然后把钱转到安全账户,受害人唐女士被骗12000余元。

03

网络购物快递丢失,填写信息转移资金

6.18年中血拼过后不久,深圳的罗女士便接到一则自称是快递员打来的电话,谎称罗女士的快递已丢失,需要添加对方微信并给予赔偿。

于是罗女士添加对方微信,并按照对方指示点击对方发来的链接填写银行卡账号、密码以及验证码,随即发现银行卡内一万余元被转走,目前罗女士已报警。

诈骗罪犯活动手段层出不穷,加之网络诈骗犯罪打击难度高,我们一定要提高自身的警惕,保护好重要的个人信息,时刻关注警方发布的重要消息,防范诈骗犯罪,从日常生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