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迎接新冠病毒挑战的第一线,温州市急救中心急救人员满负荷工作、不分昼夜运转、与时间赛跑,医生、护士、驾驶员、调度员、担架员,每一个急救人员都是一名战士,他们怀揣必胜的信念汇聚起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用双肩勇担重任,确保急救工作安全平稳运行,尽全力护百姓健康。 也许你从没有关注过这样的人,他们跟随急救医生的脚步,24小时奔波在生命线上,无论高楼与洼地,他们用身体承担着生命之重,他们是常常被忽略,却又时时被需要的“120”急救担架员。 “你好,这里是急救中心吗,我打电话来,想谢谢你们的一名担架员徐三毛,太感谢他了。要是没有你们的帮忙,我们母女真不知道怎么办……”1月5日,温州市急救中心接到来自患者吴阿婆女儿的感谢电话。 原来在几天前,患者吴阿婆因肺炎需要紧急送至市区某医院,家人拨打120求助。江滨急救站担架员徐三毛热情周到的服务给吴阿婆母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任务结束后,为了表示感谢,患者给徐三毛递来了红包,徐三毛拒绝并说道,“谢谢你的好意,但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不能收你的红包。” 这不是徐三毛第一次收到患者的肯定和赞扬。2016年,徐三毛入职温州市急救中心,担任担架员的工作,已经在岗位上工作了近七年。作为急救担架员,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熟练掌握车载担架、搬运担架、上下楼担架等各种搬抬工具的使用方法,搬抬病人时,他总是选择最重的位置抬,遇上楼道狭小病人无法搬抬的情况,他毫不犹豫地站出来说,“我力气大!我来背!” 他常常热心地帮大小便失禁的患者清理身体。当病人出现心脏骤停时,作为助手协助医生急救,是急救小组中重要的“螺丝钉”。 每当任务结束后返回站点,他也没有闲下来,一丝不苟对救护车车身进行清洗和消毒,为下一轮的急救出车做好准备。“工作能力强,对业务熟悉,对患者服务周到热情”,是每个和徐三毛搭班的医生、驾驶员对他的一致评价。工作以来,徐三毛做到了零事故、零投诉,拒收红包十余次,累计金额近5000元,收到锦旗十余面。 2022年12月初,新冠感染冲击下的“120”面临人员紧张、任务量大、风险性高的挑战,高峰期每日出车数达到平时的三倍,不少担架员辞职离开了岗位。在工作中,徐三毛自己也发烧了,他和其他医务人员一起选择了带病上岗,他说:“既然我选择了这个工作,我就会努力把工作做好。别人辞职我不辞职,和大家齐心协力把这个难关渡过去!” 非常时期的急救运转,徐三毛常常需要连续值班。在这段艰苦的日子里,每日出车达30多趟,只要出车,就是一整天的“连轴转”;错过饭点,在车上吃点面包和水;没时间睡觉,只能趁着任务间隙小憩一会儿。这么高强度的工作下,徐三毛依旧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狭窄的楼梯道一步一步把患者搬抬下,稳当地抬上救护车,即使寒冷的冬日里也常汗流浃背。在连续工作了七天后,才被其他人员接替上休息。期间,徐三毛接到家里电话——家里老人感染新冠,需要人回去照顾。徐三毛内心虽有担忧和犹豫,却还是坚定地留了下来,“现在正处于危难关头,人手正紧缺,我的工作还需要我去做。” 随着中心人员的补充,有新的担架员来到了岗位,徐三毛心中放心不下,手把手教授担架的使用,包括软担架的搬抬、过床等技能。新来的担架员怕苦怕脏有顾虑,徐三毛耐心地开导他,“不要小瞧我们的工作,它是非常有意义的,是救死扶伤的好事!”在他的不断鼓劲下,新担架员也慢慢适应了工作,并充满了干劲。 以我微光,照亮前路。这就是我们中心的一名急救担架员徐三毛。他忠于职守、默默奉献,用最质朴的话语,无畏的行动诠释着平凡人的真善美,践行着急救人的那一份赤诚敬业的责任与担当,让我们向这位急救担架员致敬!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