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健康科普
假期之后,怎么感觉那么累?
时间: 2023-10-07 09:35:25 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 点击: 字号:[ ]

来源:健康科普

古人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假期也一样——事先盘算起来,总觉得时间挺长;好不容易放松下来,冷不丁看一眼日历,才发现这个假期快要结束了,甚至今年剩下的假期,都屈指可数。

而在假期之后,有些人奇怪地发现,自己好像比度假前更累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假期综合征是什么?

有些医生,将之称为“假期综合征“(Post-Vacation Blues)。这不是一个严格的术语,也不代表一种临床意义上的疾病;只是为了方便描述,给类似现象取的名字。

许多研究显示,度假对身体大有好处。好处表现在生理层面,比如,心脏更健康,心脏病发作的概率降低;也体现在心理层面,幸福感增加、工作效率提升等。不过,大约两成的人,在假期之后,出现一些不健康的信号。

这些信号,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与抑郁症的表现相似,像是闷闷不乐、浓烈的怀旧感,食欲比以前差;另一类与焦虑相仿,晚上睡不着、总觉得心里烦,人坐在办公桌前,注意力却飘向别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老实说,学术界对此的了解十分有限,目前还没有比较一致的看法。综合国内外的专家意见,假期综合征可能有两个原因。

一是,假期没有过好

度假是一种事件,可能引起心理压力。今年,国庆节和中秋节赶到一起,而我们又有每逢佳节走亲戚的习俗。频繁的社交活动,也可以成为压力之源。在压力的作用下,身体会分泌一些激素,调节血糖、血压,以便更好地应对挑战。如果激素分泌太多,就过犹不及,引起比较明显的不适,进而导致暴饮暴食之类的行为。这种情况,也有人称之为“节日压力综合征”。

压力对人体的影响,再者,很多人选择在假期外出旅游。为了保持凉爽,高铁、飞机都会使用空调;其内部的空气,相对来说比较干燥。乘坐的时间太久,有可能引起轻微脱水。中国地大物博,从东到西横跨五个时区。由沿海地区出发,到新疆等地旅游,时区的变化可能影响褪黑素分泌,进而导致作息紊乱。这些变化,当时未必察觉,却会在节日之后引发问题。

二是,假期过得挺好,与日常形成鲜明对比

有学者提出过一个循环理论:假期之前,我们的内心处于平常状态,既不太开心、也不太沮丧;等到开始享受假期,远离日常琐事,兴奋感、幸福感便逐渐提升,直至达到顶点;然而,假期总有个尽头。等再次回到日常生活,不得不面对种种事务,难免会出现心理落差。

应该怎么办?

假期综合征虽然不是一种疾病,应对起来,却可以遵照“对症下药”的原则。

如果假期期间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那么,必须学会正确对待它们,比如,适当改变度假的方式。有学者认为,人们喜欢假期,其实是在追求六种快乐,超然、放松、自主、掌控、意义感和归属感。换句话说,这些快乐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不足,我们就会想办法在度假时弥补。过大的压力意味着目前的安排不合适,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一下看看。

如果度假时旅行较多,最好给自己设置一个过渡期。在过渡期内,适当减少工作量,调整饮食和作息。坐车太久,腰椎、颈椎也许有不舒服的地方,最好去医院看看。在医生指导下,做一些必要的锻炼。

如果假期过得比较愉快,只是难以面对日常,同样可以设置一个过渡期。趁这段时间,常去公园转转,亲近大自然、寻找“小确幸”。也可以带着假期的感悟进入日常生活,比如,度假时吃了某种美食,不妨试着自己做一下。而最有用的方案,是书写、分享假期的积极经历。如今的社交媒体特别多,在不过分透露隐私的情况下,将自己的感受分享给别人,可以让这段快乐更强烈、更持久。

书写假期的积极经历,总之,假期综合征不是疾病,而是一种有点特别的状态。只要妥善应对,很快就会恢复。千万不要因为这个对假期心生畏惧——休息,尤其是规律的休息,对身心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