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保障我市慢阻肺筛查项目有序进行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就有近1亿,死亡率高达68/10万,位居我国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三位。温州市2022年慢阻肺死亡率为25.08/10万,较2021年22.09/10万有所上升。鉴于慢阻肺发病形势愈发严峻,我市于2022年启动慢阻肺筛查项目,对65-74周岁温州户籍居民开展免费慢阻肺筛查。项目至今,全市共完成肺通气功能检查103073 人,发现慢阻肺高危人群82999人。但是慢阻肺高危人群后续自行前往上级医院进行确诊的人数极少,目前仅发现疑似慢阻肺患者1021人,确诊患者41人,影响患者后续及时诊断和治疗。 当前影响慢阻肺筛查高危人群后续诊断依从性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筛查经费不足,省级财政按照40元/例给予经费补贴,仅包括问卷筛查和肺通气功能检查,疑似患者后续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和上级医疗机构确诊的检查项目均需自费,降低了筛查高危人群前往上级医院进行确诊的意愿,严重影响筛查结果。二是宣传力度不够,患者重视程度不足。慢阻肺疾病进展比较隐匿,慢阻肺早期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症状,导致患者对慢阻肺的诊断和治疗意识薄弱。现下主流宣传方式以公众号文章为主,而慢阻肺患病人群主要为中老年群体,一定程度上影响潜在患病人群的对慢阻肺疾病严重程度的了解,从而影响患者及时发现和就诊。 为此建议:一是建议卫健部门、财政部门能出台慢阻肺筛查管理相关政策,适当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特别是对慢阻肺筛查阳性患者后续确诊费用予以补助,提高患者依从性。二是加强重点人群宣传教育,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开设慢阻肺专题讲座、慢阻肺健康体验日等多种形式对中老年群体开展慢阻肺宣教工作,尤其是对肺通气检查阳性的疑似慢阻肺患者,提高公众自我防范意识,了解慢阻肺疾病的危害,及时做好早筛早诊早治。 |
该链接属站外链接,将无法使用辅助浏览工具! 是否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