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区一名81岁老人在家中出现了腰痛乏力等不适症状,在乘坐其儿子的汽车前往医院的途中,突发意识丧失,面色及口唇呈现青紫色,家人惊慌失措。情急之下拨打120求助。 就近的动车站急救点郑永强急救团队在接到报警后,立即携带专业设备火速出诊,6分钟到达现场,郑永强迅速评估了老人的状况,发现其呈叹息样呼吸,面色青紫,已无颈动脉搏动。 “当时连接心电监护后,显示为心室颤动,这是一种极为危险的心律失常,需要立即抢救!”事后郑永强回忆道。 在郑永强的带领下,急救团队立即启动了紧急救治程序,进行电除颤和心肺复苏、输液等抢救措施。经过紧张的4分钟抢救,老人终于恢复了自主心律,生命体征逐渐稳定,但呼吸仍维持不佳。于是郑永强给患者进行球囊通气,在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急救团队迅速将老人安全转移至救护车,送往最近的医院进一步治疗。 令人惊喜的是,在转运途中,老人不仅恢复了意识,甚至还能与医务人员进行简单交流。与此同时,急救团队提前与医院急诊科取得联系,迅速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最终患者被安全转运至医院,目前恢复良好。 据了解,动车站急救点由市急救中心建立,于今年1月1日正式运行,配备1辆智能救护车及专业医疗团队,为市区西南区域的居民以及动车站过往车辆和乘客提供医疗救助。此次事件,患者从心跳骤停到意识恢复,正是凭借该急救点团队及时响应、快速出车和高效专业的救治,成功挽救了老人的生命。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区群众的急救需求,中心持续强化急救布局,织密“生命网”,除了扩增急救站外,在急救需求密集的区域,灵活布局,另外增设3个急救点,并派驻专业急救人员驻扎值守,随时应对突发应急情况。至此,市区全面构建起了“1223”急救网络布局(即1个指挥中心统筹调度,22个急救站星罗棋布,3个急救点灵活机动),实现了急救力量的全域覆盖和无缝对接,同时以数字化改革为强劲引擎,打造“呼入即救治、上车即入院”一体化的院前急救新模式,让更多急危重症患者得到了及时、高效的救治。 生命之所托,必全力以赴。随着急救站点的不断建设和完善,院前急救响应速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市民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更加坚实有力的保障。中心将继续推进急救站点的建设和优化,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急救医疗服务的需求,为生命赢取每一秒。 ![](/picture/0/s50202e7f65dc4c469905d8836aab9ea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