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温州市启动2025年“护卫生命,天使血缘”主题献血活动,“无偿献血 医者先行”品牌持续发力!
冬末春初是临床用血的“高需”阶段。自2012年起,温州市启动“护卫生命,天使血缘”主题活动,连续14年在每年1-2月集中组织各医疗卫生健康单位开展医务工作者献血活动,为冬末春初的保供血安全保驾护航。据统计,2025年以来,市区已有1102名医务工作者成功献血,累计献血量274500毫升,献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99%。
医务工作者们展臂挽袖献热血,以14年接连不断的爱心接力,打造了“无偿献血,医者先行”品牌。白衣队伍里,涌现了不少“热血先锋”,他们在岗位履职尽责的同时,用捐献热血的方式开辟出救死扶伤的新赛道。
他用身体力行告诉大家“瘦子”也能献血
李震岳
市中心医院医务科
献血次数:16
献血量:4600毫升
李震岳的体重刚刚踩合格线,所以当他跟别人说自己献血时,往往得到的是质疑的回复:“你这么瘦,也能献血?”没错,而且还是一献就献了19年。
2006年1月,入职5个月的李震岳跟着同事参加了医院组织的献血活动,那是他第一次献血。他回忆说,当时没想这么多,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献血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因为太瘦,他还担心体重不达标。成功献血之后,他突然就生出一种自豪感。中途因为经常上夜班,错过了几次献血活动。直到2012年,他又恢复了正常的献血节奏,最近几年,更是完成了他给自己定下的一年献两次全血的“硬指标”。
“别看我瘦,可献血对我没什么影响,起先是献200毫升,后来每次献300毫升,并无不适感。”他笑着说,有时候想想瘦也挺好的,和别人现身说法时更有说服力。他曾经带两个孩子去了献血现场,当孩子问“这是干什么”时,李震岳解释说,这是无偿献血,献血是能救人的。听到“救人”二字,两个孩子也想尝试。李震岳便告诉他们,现在还不行,等到18周岁就能做这件有意义的事情了。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李震岳也体验了献血带来的福利。在浙江省内献满4000毫升后,他申领了浙江省无偿献血荣誉证,即“三免荣誉证”,免费坐城市公交、免费逛公园。看着他人羡慕的眼光,他总不忘提醒一句:“赶紧去献血吧!”
他换了另一种方式治病救人
程黎民
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
献血次数:32
献血量:11700毫升
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银奖、铜奖,国家级的献血奖项被程黎民拿了个遍,可他在献血这条路上仍步履不停。
程黎民的首献是在2001年,当时,他的儿子刚出生,从医院出来的他满心喜悦,看到献血车便走了上去。如今,儿子已经上大学了,而他也坚持献血24年。如果说第一次献血,是怀揣感激之情,那么之后一次次挽袖之举则是他在用另一种方式救人。
作为一名“战斗”在ICU的医生,每天接触的都是急危重症患者,大出血的、失血性休克的,哪一个都是急需输血的,这个时候,血真的是救命的。“抢救时,我们跟‘死神’拼速度、抢时间,可如果没有救命血,再怎么抢救也是徒劳。”程黎民说,在抢救台上,他是一名医生,用自己的医术救人。在抢救台下,他是一名无偿献血者,用自己的血液救人。方式不同,目的一致,就是挽救更多的生命。
程黎民的坚持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他的妻子也是一名医护工作者,参与无偿献血多年。两人在献血这件事上好像铆着一股劲,看着程黎民24年如一日的献血,他身边的不少人都被感动,纷纷加入无偿献血队伍。“重症医学科经常要加班熬夜,献血往往会受限,但大家每次都踊跃报名,今年有1/3的人都成功献血了。”他开心地说。
她离第一个小目标已经不远了
陈若倩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
献血次数:33
献血量:9000毫升
女性特殊的生理期,让她们在坚持献血的道路上阻碍重重。可这难不倒陈若倩,她见缝插针式的献血,让她11年献血33次。陈若倩说,接下来如果开始备孕,将会打乱她的献血节奏,而她距离第一个献血小目标1万毫升已经很近了,怎么着也得先完成目标再生娃儿。
父母都是献血达人,在这样献血氛围浓厚的家庭里,陈若倩自然也被带动了,她接下了这根挽袖献爱心的“接力棒”。2014年,上大一的她在学校参加了献血活动,之后便坚持献血至今。2017年10月,当时是一名儿科治疗师的她遇到了一名白血病患儿急需大量血小板的情况,那一刻让她第一次意识到血小板的重要性,自那以后,她便从献全血转为献血小板。“生理期让女性坚持献血挺难的,我能做的也只是在可以献的时候多献几次。这样一年最多的时候也能献个七八次。”陈若倩说,有的人会问她女性献这么多会不会影响身体,她笑着回答,反正她没什么影响,这可能跟她体质好、爱运动有关系。
“献血对我来说真的是小事一件,‘我不认识你,但我能帮助你’,这便是献血对我的意义。我希望我跟陌生人之间靠着这股热血维系,他也能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这便足够了。”陈若倩说。
他凭借一股拼劲向前辈看齐
单思哲
市第七人民医院运营与绩效管理科
献血次数:21
献血量:6600毫升
单思哲是一名90后,虽然跟大多数同龄人相比,他的献血“战绩”已经挺不错了,但在他看来却不值一提。“看到那么多献血前辈能献到100次、200次,献血量达到好几万毫升,我就由衷地敬佩。同时也越加觉得自己的微不足道。”他笑着说,不过自己还年轻,距离献血的最大年龄60岁还有几十年,相信坚持不懈地献下去,他也能成为献血达人,成为年轻人眼中敬佩的前辈。
大学入学没多久,单思哲就完成了自己的首献,没什么特别的原因,他觉得去献血是一件义不容辞的事,为社会出一份力是一名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这之后,献血就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2020年,对献血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之后,他开始捐献血小板。血小板的临床需求量大,但很多人只知道献全血,这也是单思哲选择献血小板的主要原因。相较于献全血,献血小板的时间间隔较短,这也让他的献血量突飞猛进,最多的时候,一年献血小板四次。
得知血液已用于临床时,不少献血者获得的是成就感,可单思哲感受到的却是温暖与感动。“能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帮助别人,我觉得自己还行,这也成为我坚持献下去的力量支撑。”他说,身边不少人在他的带动下,也成为了无偿献血者,如果每个人都能出一份“小”力,终会汇成一股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