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辅助
关怀版
退出关怀版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动态
疾控发布:4月健康风险提示
时间:2025-04-02 10:42:45 来源:温州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 点击:12 字号:[ ]

4月气温逐步回升,天气清明,是外出踏青、春游的好时节。但由于春雨连绵,天气变化大,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市疾控中心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朋友本月重点关注以下风险点。

01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发热及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皮肤黏膜出现皮疹、疱疹或溃疡。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途径传播、其次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通过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排泄物,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日用品和衣物等物品传播。每年4月至7月是我市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其传染性强,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场所发生聚集性疫情。

图库版权图片

健康提示

1.注意个人卫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指导儿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应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打喷嚏、咳嗽时注意用纸巾遮掩口鼻,并应及时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

2.加强环境和儿童用品的消毒。儿童的玩具、餐具和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等物品应经常清洗消毒,室内环境常通风,定期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品进行擦拭消毒。

3.接种EV71疫苗。接种EV71疫苗能预防EV71型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建议6月龄以上儿童尽早接种EV71疫苗,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

4.儿童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应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

5.家长应注意观察儿童身体状况,如发现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疱疹应及时就医,并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热、反复呕吐、嗜睡、易惊吓或烦躁、手足抖动、呼吸困难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并加强医疗救治。患儿在皮疹水泡干涸前不应上学或参加聚会活动,以免传播疾病。

02呼吸道传染病

天气变化反复,给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新冠病毒感染、水痘、百日咳等。在养老院、福利院、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微信图片_20250402103217.png

图库版权图片

健康提示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打喷嚏、咳嗽时注意用纸巾遮掩口鼻,避免飞沫传播。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流行季节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早就诊,避免发生交叉感染,早期隔离,待痊愈后再返学返工。

3.加强运动,合理膳食,增强体质,避免过度疲劳和受凉。

4.对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流感、新冠、水痘等,应及时接种疫苗。

03蜱虫叮咬

蜱虫,又称壁虱、扁虱、狗豆子、草爬子,常栖息于草地、树木等植被旺盛的环境中。蜱虫吸食感染动物的血液后,其血液内可携带多种病毒,再叮咬人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均较轻微。但如果携带有某些病原体的蜱叮咬了人,可能会出现较严重的疾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森林脑炎、莱姆病等。

微信图片_20250402103233.jpg

图库版权图片

健康提示

1.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户外活动时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尽量穿长袖衣服、长裤,不要穿凉鞋,注意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尽量减少裸露部位。裸露皮肤涂抹驱虫剂。

2.定期进行清洁卫生和消毒,及时清理宠物身体和毛发上的尘土和寄生虫。宠物在草丛打滚嬉闹后,要检查宠物是否被叮咬,以免携带蜱虫回家。

3.一旦发现有蜱虫叮咬皮肤,可用酒精涂抹或喷洒,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镊子取下蜱虫。然后用碘伏或者肥皂水清洗伤口和双手。有条件者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处理。切记不要用手指来捏住蜱虫,以免蜱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还可能刺激蜱分泌更多携带病原体的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4.在蜱叮咬后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04有毒植物中毒

四月万物复苏,草木萌发,也是挖野菜的好时节。但是,有些野菜与有毒植物外表酷似,普通人难以区分,误采误食后易发生野菜中毒。

微信图片_20250402103239.png

图库版权图片

健康提示

1.外出郊游时不要采摘、购买和食用不熟悉或来历不明的山野菜、野果及菌类,避免食用有毒野菜造成伤害。

2.不要采摘卫生环境较差的区域及公路周边的野菜,注意避开环境污染的区域,如化工厂、污水、公路、垃圾填埋场等附近区域,即使这些地方的野菜生长茂盛,也不要采摘食用。

3.对确认可以食用的野菜也要注意饮食安全,生食野菜应清洗干净,对不宜生食的野菜,需要经浸泡、蒸煮、烹调等处理。

4.若食用野生植物发生食物中毒要及时就医,同时保留剩余食材,留证待查。

05猫狗咬伤、抓伤

春季猫、狗等动物进入发情期,民众的外出活动增加、衣衫减薄,容易出现被猫狗咬伤、抓伤的情况,伤口处理不当常常会出现感染,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狂犬病(病死率几乎为100%)。狂犬病可防不可治,当发生以上情况时,无论伤口大小,都应及时前往犬伤门诊就诊。

微信图片_20250402103243.png

图库版权图片

健康提示

1.科学管理宠物,及时主动给宠物接种疫苗。外出遛狗时,应使用犬链、嘴套、犬笼等,以便控制犬类的活动范围和行为,避免犬伤人事件的发生。

2.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流浪动物,不要挑逗、玩弄猫、狗等动物,不要打扰在进食、睡觉或看护幼崽的猫、狗,不要让动物舔舐皮肤伤口。

3.被猫、狗等动物抓伤、咬伤后,必须及时前往就近犬伤门诊处理伤口,注射狂犬病疫苗,必要时还需要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刊载此文是出于健康科普的目的,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部分图片来自版权图库,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联系我们   |    隐私声明    主办单位:温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邮编:325000 网站标识码:3303000039号
地址:温州市市府路490号市行政大楼18号楼 6、7、14楼 备案编号:浙ICP备13024831号-4 技术支持:温州瑞星科技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0853号

该链接属站外链接,将无法使用辅助浏览工具! 是否继续访问?